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此情可待

金融杀手 --robert slater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2: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章 金色大跃进

--------------------------------------------------------------------------------


  “股市通常是不可信赖的,因而,如果在华东街地区你跟曾别人赶时髦,那么,你的股票经营注定是十分惨淡的。”

  第一节 改名焕姓

  到1975年,乔治·索罗斯开始在华尔街社区中引人注目。更精确他说,他赚钱的本领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注定要成为一个知名人士,对这一点几乎没有谁怀疑。

  正如在80年代和索罗斯共事的阿兰·拉裴尔所说:“他勤奋努力,洞察力强,有进取心。他非常胜任他的职业。这种职业本身并不需要逻辑推理和理性思维。而是一种直觉过程。你经验的多少对你的业务会产生很大影响。我认为乔治是天生的从事这一职业的料。

  尽管华尔街管区内的一些人接触和认识索罗斯,但对于外部世界来说,他仍然是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

  这有它的原因。

  不像80年代未和90年代,在那个时候,掩没在社会生活中投资者一般是不为人们所重视的。那时,在华尔街管区的商业传媒对此也毫无热情。相应地,在金融市场上对重要人物的个性更少兴趣。——不像现在,人们对与之共事的人的私人生活都进行详尽审察。

  即使传媒想做更多的报道,在华尔街管区索罗斯及其同行也对它们怀有极大的戒心。他们都尽量避免抛头露面。投资被认为是纯粹私人性的活动。

  而且,在华尔街管区人们普遍认为:纯粹的吸引公众的行为是不吉利的,就象和富有诱惑力的死神亲吻,最终会走向深渊。传统的开明人士也认为,如果一个投资者把他的照片刊登在华尔街社区的杂志上,广泛流传,那么恶运就会降临、赢得声誉需要付出代价,甚至是致命的代价。

  因此,乔治·索罗斯远离了聚光灯,这样他觉得非常舒适。与他交往根深的朋友柏荣·文说:“在我们的接触中,乔治从不自我炫耀,即使这样做对化有利,他也不自我宣传。”

  不过,1975年5月28 H,华尔街日报在头版着力报道了乔治·索罗斯的事迹。浓墨重彩,特别是标题,使索罗斯首次品尝到荣誉的喜悦:

  证券市场逆风雨行

  不赶华尔街潮流

  艰难岁月独领风骚

  索罗斯公司认准目标:

  以色列武器生产

  给外国人以厚利

  报纸上这篇文章是否注定·了索罗斯要遭厄运呢?是否改变“他的好运呢?他自称有一种预感:传媒的注意是破坏性的。——然而,实际上索罗斯有足够的理由为报纸上这篇报道而高兴。它促使索罗斯下决心独立经营,这种独立经营给他带来极为丰厚的利润。

  为作这篇报道的准备使索罗斯陷入极坏的心境中,当日报记者坐在他对面进行访谈时,他抱怨说固疾发作,背痛厉害。每次索罗斯公司进入困境的时候,疼痛就加剧。“证券经营是一件最残酷无情的事情”他说,表情有些痛苦,“你不能伪造或中止,因为真实情况每隔一天都记录下来了。”

  后来,在一次有趣的评论会上,谈,完索罗斯公司近来取得的惊人的持久成功后,关于将来,索罗斯用一种悲观的语调说:

  “谁知道公司好景多长呢?历史证明所有的公司经营者最终都要歇火,有一天,我相信我们也不例外。我只希望不会是今天下午。

  索罗斯说完微笑着走进股票报价器。,他想卖空一家著名的房地产公司大额股票。他预计股票价格下跌,这家大公司企图购买他抛售的全部股票。

  “看银行信托部也想要,”索罗斯笑着说,“哦,我在最后叫价的基础上加0.5点,让售一部分股票,会有人抢购。”

  过了几周,股价下跌,索罗斯又得到了一笔票据利润。而在这笔交易中,急切的股票购买者蒙受了损失。

  这是故事的高潮?这种独立意志表现了索罗斯运作程序上的水平。

  谈及索罗斯和罗杰斯,报纸上称颂道:

  “这些年来。在买卖股票方面。这两个人表现出了他们的独到之处。他们在某一股票流行之前买进,而在最火红的时候抛售。他们一般不与持有广泛投票的规模较大的合股投资公司、银行情托部和其他机构打交道,除非是把他们作为抛售对象。”

  “股市通憎是不可怕赖钠,因而,如果在华东匐地区你同普别人超时髦,那么,你的股票经营注定是十分惨淡的。”

  让我们听听索罗斯的声音:

  “我们是从这一假设前提人手的:股市通常是不可信赖的,因而,如果在华尔街地区你跟着别人赶时髦,那么,你的股票经营注定是十分惨淡的。华尔街地区的大多数股市分析家只不过公司经营的宣传者,从公司的年度报告或其他人的报告中抄袭出自己的投资报告,报告能揭示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呢?”

  那么乔治·索罗斯从何处着手呢?

  自由、独立的思考。他成功了!

  1973年和1974年,一些大机构都显得十分沮丧,因为他们持有的股票价格被削减了一半。而与此同时,索罗斯公司却出现了奇迹,1973年赢利8.4%,1974年赢利17.5%。

  当时索罗斯的贴身助手罗怕特·米勒回忆说:“索罗斯的独特之处在于:在一种股票流行之前,他能够透过乌云的笼罩看到希望……他很清楚为什么要买或不买。索罗斯的另一长处在于:当他发现自己处境不利时,他能走出困境。

  卖空是索罗斯公司特别喜爱的招数。索罗斯承认他喜欢通过卖空获胜而赢利,这给他带来谋划后的喜悦。公司把赌注下在几个大的机构上,然后卖空,最后当这些股价猛跌时,公司就赚到了大量的钱。

  索罗斯与阿文公司的交易被认为是通过卖空获利的经典事例。为了达到卖空目的,索罗斯公司在市场价格为每股120美元时,借了阿文公司10000股股份。在这之后,股价猛跌。两年以后,索罗斯买下了这10000股,每股价格20美元。回顾一下就会朋白什么是以最小的投入获最大的利润。每一股100美元的利润为公司赚了100万美元。索罗斯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注意到这样一种文化倾向,在阿文公司盲目投资之前,他意识到:随着人口老龄化出现,对化妆品的需求会大力减少。

  索罗斯极为高兴地解释说:“在阿文事件中,银行没有意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化妆品工业的鼎盛时期已经结束,因为市场已经饱和,而小孩子们不使用这些东西。这是他们忽视的另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索罗斯加入了美国铁路工业托拉沉而已,当有些人预言纽约城市公司快要破产的时候,索罗斯却赚了纽约城市公司的钱——通过证券。当然,也有失算的时候。有一次,他在奥莉瓦提公司观光时,购买这家公司过多的股份。他购买股份的唯一理由是他与办公室人员的一次会谈,经营者认为公司股票有向上发展的趋势。这些股票上市不是很顺利,索罗斯很是后悔。

  国外证券投资也蒙受了一部分损失。股种的购买也是如此。索罗斯和罗杰斯在斯普拉哥电子公司的损失达75万美元。他们误以为半导体股市行情看涨。罗杰斯解释说:“与其说这是重大事件,不如说这只不过是一次错误的分析加上购买了一个半导体产业外围的公司罢了。”

  他们的体系仍在运作。如果说在70年代初对华尔街地区的许多人来说道途是布满荆棘的活,乔治,索罗斯却是幸运的例外者。从1969年1月到1974年12月,公司的资金在价值上几乎翻了三番,由原来的610万美元上升到1800万美元。每一年公司都保持增长的势头。

  而同一时的;500家股份公司的平均指数,下降3.4个百分点。

  1976年,乔治公司上涨61.9%,尔后在1977年,陶公司下降13%,而索罗斯公司上升31.2%。

  1977年底1978年初,索罗斯和罗杰斯决定再度对技术和军事工业进行投资,这与大多数人意见相悻,因为华尔街地区大多数商人不愿涉足这一领域。“要知道”,摩根和斯但利家族的巴顿·比格斯说,“正如你会听到吉米·卡特总统谈人权,乔治18个月以前就在谈那些股票。”索罗斯责怪自己对这些股票买得太迟,但他仍然是唯一购买这些股票的人。

  1978年,公司赢利55.1% ,资产达1.03亿美元。接下来的一年,即1979年,又赢利59.1%,资产上升为1.78亿美元。索罗斯的高科技股仍富有旺盛的生命力,没有任何衰亡的迹象。

  1979年,索罗斯将公司更名,改为量子公司,来源于海森怕格量子力学测不准定律。这一定律认为:在量子力学中,要描述逊原子粒于的运动是不可能的。这与索罗斯的下达观点相吻合,索罗斯认为:市场总是处在不确定和不停的波动状态,但通过明显的贴现,与不可预料因素下赌,赚钱是可能的。公司顺利的运转,得到超票面价格,是以股票的供给和要求为基础的。

  第二节 害怕打官司

  当一个人赚到了像乔治·索罗斯那么多的饯的时候,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向他提出许多问题。如他的全部金融活动是否凌驾于董事会之上。这些年,他时不时地同证券与汇兑委员会发生争沦,没有一次有意退让。

  特别是有一次,在1970年底,似乎争论非常激烈。

  证券与汇兑委员会到纽约地方法院控告了他,宣称他操纵股票市场,有效诈行为,违犯了联邦证券法反操纵条款。

  根据证券与汇兑委员会的指控,在1977年10月股票公开上中的前一天,索罗斯使计算机科学股票每股降低了5O美分,他急切地要求经纪人抛售计算机科学股票。经纪人在1977年10月11日那天,卖出了该公司40100股中的22400股,占当天计算机科学股票成交量的70%。

  证券与汇兑委员会补充说,在那天结束时,股票的公开价格,是在原来商业价格基础“人为地压低”了,每股8.375美元。琼斯基金公司,是一家以加利福里亚为基地的非营利公司,制作了这些股票,同意在1977年6月卖出150万股给公众,另外150万股以公开上市的价格卖给计算机科学公司。

  因此,涉嫌操纵股票可能使基金公司损失约750万美元。

  证券与汇兑委员会声称,索罗斯公司从股票经营者那里购买了155000股,从其他经纪人那里购买了10000股,都是以较低价格收购的。在公开上市的那无以及那个月下旬,索罗斯订购了计算机科学股票中的75100股,每股价格为8.375美元或略高于此价。并劝导别人去购买。

  对证券与汇兑委员会的控告,索罗斯既不承认也不否定,他表示同意法院的判决,因此这一案例很快作出结论。他坚持认为因证券与汇兑委员会打官司,将会花费他过多的时间与金钱。1981年一本杂志的文章引用了索罗斯的辩护:“证券与汇兑委员会不相信有人可以不通过玩鬼,而做得像我这样好。因此,他们想找些证据理解。”

  加利福里亚州的弗菜彻·琼斯基金公司也向法院指控索罗斯。声称由于股价下跌蒙受了物质损失。索罗斯和琼斯基金公司最终以l00万美元了结。

  诉讼案并没有使索罗斯受阻。事实上,这丝毫不影响他的赢利。

  索罗斯在英国证券市场运作得罪常顺利。在股市上涨到顶峰时,他把英国英磅卖空。他对英国股市采取大量措施。以极低的价格买进,并且数量极大,据说价值10亿美元。这一步棋他最终赚了1亿美元。

  1980年,索罗斯公司创办10年之后,这一年的业绩令人难以相信,增长了102。6%,至此,公司已发展到3.81亿美元。索罗斯个人财富到1980年底已达1亿美元。

  很滑槽的是,索罗斯投资本领的主要受益者,除了乔治·索罗斯本人以外,是一些欧洲巨富,也就是开始给索罗斯公司提供资金的人们。吉米·罗杰斯断言:“这些人并不需要我们使他们富裕,不过,我们已使他们极为富有。”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2: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章 “更年期”

--------------------------------------------------------------------------------


  “我已经和公司打成一片。它以我为生,我也和它生活在一起,日夜形影不高……它是我的情人。我害怕失去也担心做败,并尽量避免失误。这是一种悲修的生活。”

  第一节 妻离子散

  到1970年底,索罗斯公司业绩辉煌,乔治似乎也飞黄腾达。按照一般人的逻辑,他应该可以轻松下来,过一种平静安逸的生活了。可是他不能。他的父母溺爱他和他的哥哥,但是,他却不能这样对待妻子儿女。全身心地沉浸于工作,他几乎没有留一点时间给妻子,更不用说孩子了。

  1977年,他的婚姻破裂。正如他所说:“我已经和公司打成一片。它以我为生,我也和它生活在一起,日夜形形不离……它是我的情人。我害怕失去也担心做错,并尽量邂免失误。这是一种悲惨的生活。”

  一年以后,也就是1978年,他和妻子离婚。

  就在他离婚的那天,他投入了一个22岁名叫苏奶·韦怕的女人的怀抱,这个女人是一段时间以前在一次舞会上认识的。她的父亲在纽约制作手提包、鞋和鞋子附件。苏栅曾在巴纳德大学学习艺术史,后来,协助制作马克·罗森科和威廉·德·科林等”20世纪画家的作品。“我今天刚和我妻子离婚,你愿和我共进午餐么?”索罗斯说道。5年以后,他和苏栅·韦伯,在长岛的南安普顿举行了非宗教仪式的婚礼。

  1979年,索罗斯只有49岁。他拥有足够他一辈子花销的钱财,但是他第一次感到了紧张的工作带来的痛苦。公司发展了,需要更多的雇员。职员便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12个。他不再是一个只需同一个或二个人交谈的小公司的经营者。现在他不得不为一些新的事情操心:给别人分配任务。按照他的一些助手的说法。他有一点这方面的能力。

  财源滚滚而来,要求作出越来越多的投资决定。而作出正确的有发展前途的股票的排列,确非易事。

  而已,罗杰斯让他大伤脑筋。他们之间一般是可以消除分歧的。但是,现在,出现了紧张局面。罗杰斯并不想建立如此大规模的公司。当索罗斯试图接纳另一伙伴,想对他经过训练使之成为自己的接班人时,他和罗杰斯陷入了尴尬之中,罗杰斯不同意这样做。“他不赞成我考虑过的任何一个人,也不能容忍周围的其他人。”索罗斯说,“他使得其他人活得太艰难。”

  他们伙伴关系的解除是很滑稽的,因为1980 年是索罗斯和罗杰斯最成功的一年。但在这年5月,罗杰斯离开了公司,带走了他20%的资金利润,价值1400万美元,剩下索罗斯80%的利润,价值5600万美元。

  罗杰斯说明他离开公司的原因时,认为:公司规模太大,职员太多,他不得不花很大精力去安排他们的假期和工资提升。索罗斯和罗杰斯在公开场合都没有着力去说明他们分裂的原因。在和我一次简短的谈话中,罗杰斯对口忆过去毫无兴趣。从他说话的语调,明显可以看见,他对那些事情记忆犹新,并十分痛苦。

  第二节 丢脸的大失败

  继续去音心经营,是否有意义。对此索罗斯也持怀疑态度。

  他已经赚到足够花销的钱。日常工作折磨着他,他感到想赚别人的钱、雇用职员等等的压力。而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呢?报酬在什么地方呢?乐趣又在哪里呢?索罗斯承认“事实上,多少有些衰退了。”经过令人难以置信的12年,经过艰苦奋斗走向成功,他意识到:仅仅作为一个投资商而生活,是难以让自己满足的。

  、1980年,当我不再怀疑我的成功的时候,我想到了个性转变。如果我不能享受成功的,欢乐,那我遭受的所有痛苦和紧张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自己问自己。我应该开始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即使这意味着杀鸡取卵。”

  个性转变影响了索罗斯的生意。如果一项投资被证实是失误了,他会很快调整自己的心境。他对工作克尽职守时间太长,与高水准人接触使他长时间立于不败之地。但是现在,他似乎是在与一些不可信赖的人打交道,至少批评他的人这样认为。事实上,他确实花了不少时间同政府官员交往,特别是与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尔·伍尔克。“如果你想以政府官员那里得到投资建议,这会把你推向贫民窟。”从事货币管理的盖利·麦罗浴维斯说,他后来加入了索罗斯公司。

  1981年夏,没有谁想到索罗斯公司正向贫民窟迈进。有些人是真正的关心,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怀有好意。紧接着出现了美国公债市场大为丢脸的失败。

  索罗斯与美国公债市场出现问题是在1978年底,当时鲍尔·伍尔克决定消除通货膨胀。贷款利润率从9% 上升为21% ,索罗

  斯确信就在这个夏天,国家经济上会因此蒙受损失。当公债在初夏重震旗鼓之时,索罗斯开始购买。到2011年到期的国库券在6月上涨到10美元。然而,到了夏未,价格却降至93美元。

  索罗斯所借的银行短期贷款的利润率已经上升到超过了长期公债的利润库。这种情况将破坏国家经济,迫使联邦储备委员会降低银行利润率,提高公债的地位。然而,经济却仍然保持强劲势头,利润率也越来越高。

  如果索罗斯在公债市场上能坚持“积极生息运作”求得平衡,那么他就会相安无事。如果公债利息比从经纪人那里借钱的利息高,那么生息运作就是积极的因而也是有利可图的。显然,当利润率为12%时,索罗斯的观点是对的。因为,公债的利息上升到14%,又很快到15%,但是贷款利息却爬到了20%,产生了“负性生息运作”,没有任何赢利。这一年,索罗斯每股公债损失了3一5个百分点。据估计,他损失了合伙人的8000万美元。

  因此,这些合伙人碰到他都畏畏缩缩地,几个重要的欧洲合伙人决定抽走资金。索罗斯的一个助手回忆说:“他感到了失败。他觉得被迫在一个不适当的地方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时常讲:你不应该进入证券市场,除非你愿意忍受痛苦。他从精神和物质上都愿意忍受痛苦,但是,他的投资者们不愿意。他意识到他的唯一致命弱点是这一群不可靠的投资者。在市场中受到打击使他非常烦恼,亏损了资金使他恼火,但还不致于毁灭。他感觉到人们正在抛弃他。面对市场,他不知何去何从。”

  富有讽刺性的是,索罗斯预料国家经济状况恶化,已得到证实。但时间相差6一9个月。他预言较高的贷款利息会暴跌,也是正确的,但是直到1982年,是在索罗斯在公债方面受到重创之后。

  在1981年那个可怕的夏天,一份商业界的主要杂志,在封面上刊登他的事迹,用了一个鲜艳夺目的术语来描述他——在夏天逆转的前夕。这种讽刺,使索罗斯倍加痛苦,尴尬难堪。

  第三节 不合时宜的吹捧

  1981年6月,索罗斯出现在《公共机构投资者》杂志的封面上。杂志封面他的笑脸下写着“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经营者”。

  副标题是:“乔治·索罗斯从没有哪一年亏损,他每年的赢利令人膛目结合。让我们看看过去10年他是怎样在证券经营中冲刺。并在此过程中为自己赢得1亿美元资产的。

  这篇文章意在使人们把索罗斯看作是商业活动中的超级明星,“正如博格在网球场上,杰克尼克劳斯在高尔夫球场上和弗德·麦斯忒在舞场上,乔治·索罗斯在证券经营上同样辉煌。

  这篇文章说明了索罗斯怎样积累资产。从1974年仅15oo万美元的资产,到1980年底,索罗斯公司已发展到3。8亿美元。“在过去12年中,索罗斯为在巴黎安斯特顿和班克·罗斯查德地区的顾客海尔德林和皮尔森等人经营证券。他没有哪一年亏损:1980年公司赢利数目令人吃惊竟高达102%。索罗斯把他的报酬转换成个人资产,价值1亿美元。”

  那些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肯定会认为:索罗斯是一个谜,一个魔术师,他不透露自己的秘密,狡猾而机智,但不会是不诚实、不聪明或不杰出的人。作者写道:“在这里补充一点有关索罗斯的神秘活动。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他会在哪一个地方投资,在一项投资活动中他会呆多长时间。作为一个海外投资的经营管理者,他不要求到证券与汇兑委员会登记注册。他避免接触华尔街地区的行家。在生意场真正认识他的那些人,都承认他们没有跟他太过于密切。至于名誉,人们普遍认为他丝毫不在乎,而且过得十分快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索罗斯都拒绝《公共机构投资者》杂志进行采访,他提出:“如果你和市场打交道,你就应该默默无闻。

  第四节 渴望理解

  那个夏天,索罗斯是多么想能够默默无闻。然而,他出名伊始。这使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证券经营者在经营中遇到极大的麻烦。

  那个夏天的损失,极大地伤害了索罗斯。因为,正如《福布斯》杂志1981年10月12日在编者按中所写:“如果世人不了解他的辉煌成就,也就不会在意他的逆转。”但是,由于《公共机构投资者》的封面报道,世人已经知道乔治·索罗斯所有的业绩,因而,那个夏天,世人也在关注着他。

  大批投资者反叛的危险似乎还在增长。虽然索罗斯到欧洲跑了许多次,请求一位瑞士客户不要离去,但这位投资者已对公司失去信心。其他客户争相效仿。一位助手谈到那时说:“这是索罗斯首次感受到哪些是忠诚的投资者,在那时一些伙伴丢开他走了。在过去的10年或15年中他给他们赚了大量的钱,索罗斯非常痛苦。他们抽回资金,使他受到了极大伤害。这之后的很长很长时间,索罗斯都不很主动地去赚钱。”

  1981年是公司最糟糕的一年,量子公司的利润下降了22。9%,这是以前这么多年来第一,年也是唯一的一年,公司没有赢利。索罗斯的许多投资者就像一位观察家所说的“好作奇想的欧罗巴好大喜功者。”他们认为索罗斯深陷困,不能自投,所以超过1/3的人撤回了资金。索罗斯后来说他不能责备他们。他们的离去带走厂公司近一半的资产——达1.933亿美元。

  乔治·索罗斯谈到要退出中场,这似乎很自然,去做什么呢?他考虑了很长时间,也很认真。他想赶走所有的投资者。这样做的话,他将来至少可以不面对告别仪式。

  写一部书的时机似乎成熟,他很早就想动笔。他甚至想好了一个暂时性的书名。他打算把它叫做《帝国的循环》。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2: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章 帝国的循环

--------------------------------------------------------------------------------


  “身在市场,你就得准备忍受痛昔。”

  第一节 寻找接班人

  1981年1月,罗纳德·里根接任总统。索罗斯惊奇地看到这位新的具有保守倾向的总统,正在实施加强美国国防的战略,但没有增加税收——作为对苏强硬努力的一部分。里根这位新总统的政策会怎样影响美国经济呢?是否又是一个繁荣——萧条序列的开始呢?

  不错,索罗斯确信,肯定如此。

  电视台时事评论员亚当·史密斯要求索罗斯解释,这种繁荣——萧条序列什么时候开始。“你读早报的时候,铃还响么?”史密斯问这位投资家,“它是怎样开始的?”。

  索罗斯说,首先,这种序列不是每天都出现的。他把里根的新政策称之为“里根帝国的循环”。在新政策里,里根许诺建立一个活动序列。索罗斯写道,帝国的循环是“以美元的强硬,美国经济的强大,财政预算赤字的扩大,贸易赤字的增长和较高的不动产利润率为基础的。其中心是良性循环,但在世界范围体系的边缘是恶性循环。你要有一个自我强化程序……这可能是无法忍受的,但最后会完全改变。因此,这是一种繁荣——萧条序列。”

  对于某些事情,索罗斯可能是极富热情的,但是,对于公司的管理,他并不那么投入。他知道,在他的形象降低以前,他应该让一些有能力的人接管公司。

  1982年他花了大量精力去寻找合适人选,最终他在遥远的明尼苏达州找到了。那时,吉米·马龟兹是一个33岁的专家,经管一家在明尼阿波利斯基地的规模很大的合股投资公司,叫做IDS进取公司。马龟兹不是个不中用的人。那年,公司发展到1、5亿美元,上涨69%,成为1982年合股投资公司的冠军。索罗斯和马龟兹首次相识是在那年年初,此后,他们又相继在1982年接触过15次。

  每次接触,因为索罗斯都让这次公司经理做一些“精神体操”,所以,马龟兹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索罗斯是想给他提供一份工作。但是,马龟兹必须首先通过乔治·索罗斯设立的一系列研究科目,因为这位投资专家还在刺探和挑剔他。索罗斯时常问自己,这位来自中西部的神童是不是最合适的人选。

  “身在市场,你就得准备忍受痛苦”

  “乔治非常善于思考”,1994年春天,马龟兹在曼哈顿的公园街道的办公室,当时他在这里经管自己的投资公司。他说,“许多次,他都想了解你是否知道他准备去哪里,去做什么。然后,他想了解你的思维进程和你怎样跳出这些圈子。他会谈一些经济状况,目前发生的事情,详细地加以说明。然后,他会问‘给定这些条件和信息,对此你有何反应,你会做些什么?”

  即使找到了代理人,索罗斯仍然十分苦恼,他不知道是否该兼职做些事。对于马龟兹来说,毫无疑问索罗斯想给他减轻点负担。“身在市场,你就得准备忍受痛苦。”索罗斯多次告诫他。马龟兹感觉到索罗斯不再想置身于市场。他需要一个代理人。“我猜想我是他的第一个代理人。”马龟兹说。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索罗斯似乎正在摆脱困境,1982年他的公司经营良好。正如索罗斯所预料的,里根的政策使美国经济走向繁盛。那年夏天,当贷款利润率降低,股票上涨时,证券市场行情已渐趋看涨。繁荣——萧条序列中的繁荣期已见端倪。到那年年底,量子公司上涨了56。9%,纯资产价值从1。933亿美元爬到了3.028亿美元。索罗斯几乎又回到了1980年的水平(3.812亿美元)。然而,他却退出市场——哪怕是暂时地。

  第二节 盛气凌人人难耐

  1983年元旦,马龟兹报到上班。索罗斯把公司合股资金的一半移交给他,其余的一半分给了外部的十个经理。马龟兹除了要管理国内的所有业务外,他还协助索罗斯进行国际投资。因而,索罗斯处于一个不很重要的位置,马龟兹满腔热情,业务室还有三个人在操作。

  虽然索罗斯的形象降低了,但他还是将大量时间泡在办公室里。除此之外春未他在伦敦呆了六个星期,秋季他在远东或欧洲呆了一个月,夏季他则留在长岛的南安普顿。

  索罗斯和马龟兹彼此之间似乎非常协调。索罗斯着重宏观分析,总体描画,如国际政策,全球金融政策,通货膨胀的变化,银行利率和通货等等。马龟兹的任务,就是能最充分利用这一系列分析,调整优势产业和公司。

  “在同一企业中选择股取投资时,要选二十公司,但不是任意的二个,而是选择最好的一个和最差的一个”

  例如.如果期望的东西是银行利率的上升,索罗斯就会让马龟兹等找出那些可能遭受损失的企业,以便在这些企业中进行卖空。索罗斯在同一产业中选择两个公司进行投资,但不是任意两个。这是他的技巧。

  其中一个必须是这个产业中最好的公司。作为企业中最杰出的选手,这个公司的股票可能被公众首选并最为经常地去购买,从而把价格推上去。另一个公司必须是这一产业中最差的,它影响最大,是平衡能力最差的一层。在这个公司投资容易产生很大变化,一旦它的股票最终被投资者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利润。

  1983年的头四个月,对马龟兹来说,是一种“文化投资”。在这一时间里,他慢慢地意识到了“这个威严的家伙真正地给了我所有的自治权和权威——以及金钱——也给了我绞死自己的绳索。”

  每天早晨为了准备上班,马龟兹都经过严密的思考,有时候在雨中,有时候在骑车上班的路途中。他设想出当天在金融市场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他把这些东西叫做“设想的框架”,并且从这些框架中作出决定:去购买什么。

  在纽约,白天的商业恬动结束后,索罗斯和马龟兹又进行认真的复盘,时常持续到傍晚。马龟兹说“那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但也非常紧张。索罗斯的长处之一是:当你对某件事作解释说明时,他对你很关注,并且能分辨出你是否理智。”

  索罗斯从没中止过对他股弦的得力助手的严加盆问,好像他是在对一位博士生进行口试。“和早上相比较,你有什么不同想法吗?”他通常这样开始,然后连珠炮地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探索、寻找马龟兹为什么会猜错的理由。在马龟兹的记忆中,复盘是最折磨人的经历:“因为他总是在寻找薄弱部位,总是试图找出你的工作的失误。”

  “乔治试图找出市场的运作与你的期望有什么不同。例如,如果我希望银行股票升值,而银行股票有一段时间在下跃,他就会说:‘我们来研究研究我们的假设。研究你这样做的理由,为什么感觉到会这样变化,然后调整调整使之与市场一致。”

  如果说一开始索罗斯只是偶尔到办公室扮演一位地位显赫的主人的话,那么,他渐渐地使马龟兹伤透了脑筋,“因为你感觉到总是在作第二次猜测,你不得不经常忍受专家来找碴子。我不应该说找碴,只不过是挑剔,经常吹毛求疵,不久之后,令人厌倦,十分乏味。

  “曾几何时,你做事情只能严格按照你对他意图的领会去做,他甚至会走过来像老师对学生那样跟你谈话。他会说‘这一点你不理解,这不是我的意思’,然后,你得整个地打乱计划,因为你认为你完全领会了他的意思。”

  “他很容易发脾气。他注视你的时候,仿佛他的眼睛能穿透一切,你好象站在激光枪下。他可以直接看透你。他希望你时常伴他左右,但他从不认为你会得出什么正确结论,他只不过容忍你而已,就好像你是一个小孩子。

  “他所要间你的就是你把你所相信的东西告诉他。你时常在参加考试和通过考试。他试图扼住你的咽喉,问‘你仍然相信你昨天告诉我的东西吗?’”

  索罗斯不会轻易地表扬别人。只有在投资项目成功时,他才会让你容光焕发。

  “和他分享信誉简直就像是打仗。”马龟兹断言,“他指出:这是主要的类型,这毕竟是经济性的东西,而不是在学院里做习题。你的成功取决于美元和美分等现金,人家支付给你就赢了。”

  与索罗斯共事可能会使人着迷上赐。

  对于一个像马龟兹这样的人,乔治所引导的生活是……哎,与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

  马龟兹很喜欢回想那次索罗斯带他到爱尔兰,参加索罗斯公司董事会会议。那个地方是一个城堡,后来罗纳德·里根总统还访问过。“那种气氛十分罕见。”吃完晚饭,马龟兹尽心地倾听这些领袖人物的高谈阔论谈话。当索罗斯轻而易举地由一种语言换成另一种语言,由英语到法语到德语,依着某一领导使用的语种而变换时,他被完全地吸引住了。

  与这样一个天才共事,一个人就会有被迷惑的危险存在。“他在能力知识方面都处于支配地位,如果你被吓倒了,你只知道说是,很显然,这对他没有任何好处,同样地,对你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马龟兹说。

  “如果你说,我想成为一个索罗斯式的人物,我便会成为一个视野开阔的设想家,去构想伟大的思想,成为一个形象高大的经营者。我准备按照他的方式去做和行动,显而易见,他的办公室里不需要这样的人。现在他可能需要(1994年),但那个时候他不需要。如果你真正地认为他是一个商业活动中的典范,那你很快就会意识到:你没有受过这样的训练,你只不过没有受过这样的训练。

  1983年索罗斯和马龟兹生意兴隆。公司现在已达到385532688美元,净增75410714美元。相比之下,1982年则上升了24。9%。

  第三节 婚礼上的尴尬

  同年,乔治·索罗斯第二次结婚。他的新娘是28岁的苏栅·韦伯。根据报纸上的报道,索罗斯因为打网球,在婚礼上迟到了。

  传媒上的其他文报道说,在婚礼上出现了十分尴尬的一幕。——如果索罗斯花点时间对婚礼进行彩排,他或许避免了这一幕。这些文章说,当牧师问索罗斯,他是否愿意将他在世界上的所有物品赠给他的新婚妻子时,他的脸色霎时变得苍白。索罗斯一个儿子假装割喉自杀,显然,他是想给他父亲解围,可能这是半开玩笑。“所有财产都在这里。”索罗斯很快转身望着他的私人律师威廉。扎巴尔,好像在说:“如果我重复传统的誓言‘无论如何,我真心地把我所有的财产赋予她’,那么,我真的要把一切东西都给苏刃吗?”最后,扎巴尔拯救了索罗斯,他向索罗斯指出,他的回答并不给他带来什么害处。刚刚把一颗悬着心放下来,索罗斯就用匈牙利语噶呐咕咕:“取消我前面对继承人的承诺。做完这些,婚礼继续举行。

  第四节 再选“结婚”对象

  1983年索罗斯收获颇丰,但是,1984年却遭遇不幸。公司行情虽然在看涨,但仅仅只有9.4呢,资产达448998187美元。

  公司的低利润使索罗斯感到了来自量子公司董事会成员的压力,他们要求索罗斯全力以赴地关注到投资市场。索罗斯同意了。1984年夏未,索罗斯告诉了马龟兹这一消息。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我是这艘船的船长,而且我看到了百年风暴即将来临。在这场世纪风暴中,你想竭尽所能来掌住舵。现在让我们面对它,在我们两人之间,还是我来掌舵。”

  百年风暴准确他讲是什么呢?

  本质上说来,是在1980年初,里根政府实行高消费、低税收政策后,美国经济的崩溃便接遗而至。索罗斯确信,美国正在走向萧条。

  马龟兹回忆道:“在那里,整个世界体系中都有这种压力,美元变得越来越坚挺。里根总是说:‘这很好。一个国家强大的标志在于其通货的坚挺。’但索罗斯认为这只不过是欲盖弥彰罢了。”

  索罗斯宣布了他准备另雇两个人的设想。对索罗斯来说,拥有四个或五个行家的组织是最理想的,因为深层次的规律不会掌握在只有一两个人的公司里。至于马龟兹,如果他愿意,他可以留在一个比较次要的位置上经营子公司。马龟兹决定离职,他知道自己已被搁置一边,也不会有权力。尽管如此,他还是表示感谢。“事实上,索罗斯也没有错。日复一口,我感到了头脑中有血栓,我不能清除它们。血栓还在继续生成,而且这里的压力太大。”

  与此同时,索罗斯要求他的十个外围分公司的经理向他推荐人选,以补充新鲜血液。于是,一个名叫阿兰·拉裴尔的人脱颖而出。

  “我是他的第一个候选对象。拉裴尔说。

  从1980年到1984年,拉裴尔在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公司掌管研究工作。60年代和70年代初,索罗斯也曾在这家公司工作。1992年12月拉裴尔又回到了布雷彻尔德公司,担任高级副总裁,全球战略主管,以及高级业务经理。

  1984年8月上旬,索罗斯决定把拉裴尔挖出来。这两个人从未谋面,不过拉裴尔久闻索罗斯的大名。索罗斯的几个外围公司经理打电话给拉裴尔,告诉他已向索罗斯推荐,准备把他作为第二号人物的候选人。他从事全球经济研究这一背景,使他理由当然地成为头号选手。

  “你是否有兴趣同乔洽谈谈?一位经理间拉裴尔。

  “当然。”他回答这位经理说。根据他的回忆,当时他的反应极为迅捷。

  拉裴尔认为索罗斯是华尔街地区最英明的投资家。“他的成就是非凡惊人的。”对拉裴尔来说,这份提供给他的工作似乎是求之不得的。

  尔后,索罗斯亲自打来了电话。他问拉裴尔是否愿意于下星期四在中央公园西部他的寓所共进早餐。

  拉裴尔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愿意。

  来吃早餐的时候,拉裴尔确信他得到这一份工作的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一。他相信另有75个候选人正在剑拔驾张。候选过程可能要延续到来年,而这一次他就要落选了。

  叨分钟过去了,拉裴尔觉得这顿早餐毫无意义。然后,两个人从桌旁起身,拉裴尔认为这是向索罗斯推销自己的最好时机。

  “对于你来说,了解我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这是很重要的。”他说着,希望自己不要锋芒毕露。他不知道索罗斯是否在听他的话。

  “好了,”索罗斯简要地回答,“其他的事情由我来做,我们会成为一对好搭挡。”

  拉裴尔被挡了回去。“我想会是如此。“他用一种微弱的声音回答,他也只能这样回答。

  索罗斯微笑了一下,然后用一种摊牌的态度说:“这个周未你再考虑考虑。下星期一或星期四我们再见面。给我打电话。你再过来吃早餐。”

  出了门走上街道,拉裴尔开始仔细品味早餐上的最后几分钟。他叫了一辆出租汽车坐了进去,然后咧嘴一笑。或许自己在做梦。确信出租车司机没有注意自己,拉裴尔用针刺了一下自己。他知道这不是梦境。他很可能作为公司的第二号人物和乔治·索罗斯共事。

  根据拉裴尔的回忆,那是“确定无疑的,我们就像一对恋人,结婚之前,先订婚,然后等到这一年结束。让我们看看结果会怎样。”

  几年以后,拉裴尔说,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他很难理解,为什么当时他没有马上接受这份工作。

  “让我想想,’想起1994年春天那次会议,拉裴尔只能说,“似乎当时只有这么讲。”

  回想起别人的警告(“这家伙很尖刻”,“他喜欢攻击人”).拉裴尔决定容忍,“不必在乎。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机会,我应牢牢把握。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机会。“他走向电话机,接受了这份工作。1984年9月初,拉裴尔与索罗斯鉴字就聘。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2: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章 一生难再的消遣

--------------------------------------------------------------------------------


  “如果你的投资运行良好,那么,跟着感觉走,并且把你所有的资产投入进去。”

  第一节 敢吃“美洲虎”

  1984年底,乔治·索罗斯在公司的地位上升。或许他虽想尽可能地把量子公司的指挥棒交给别人,但他仍然不想完全退下来。他仍然相信一场风暴将会危及世界经济。他虽然不能猜测它的性质或者它在什么时间到来,但是,当这场风暴到来之时,他希望能亲临其境,乘风破浪,去征服它利用它。与此同时,他密切地关注着公司的活动,更多的时间他是在办公室里度过的,以确保1984年和1985年生意兴隆。

  19sa年12月,他把注意力转向英国,当时英国正流行数量巨大的利己股票。不列颠电讯公司、不列颠煤气公司和美洲虎公司三者都出现了问题。索罗斯知道,这是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希望每位英国公民都持有不列颠股份公司的股票的结果。怎么来宾现这一目标呢?那就是降低证券价格。

  索罗斯要求阿兰·拉裴尔去看看美洲虎和不列颠电讯公司。拉裴尔对美洲虎公司进行研究后告诉索罗斯,美洲虎公司的总裁约翰·艾根先生工作非常优秀,正使美洲虎转向在美国进口汽车业务上。现在它的股价为160 便士,量子公司拥有它将近4.49亿美元业务量的5%,大约2000美元。对于别人来说,这已是较大的股份了,可是,对索罗斯来说就并非如此。

  拉裴尔见到索罗斯。

  “我已经对美洲虎作了研究。

  “你的意思怎样?”

  “我打心眼里喜欢美洲虎的经营方式,我想,我们拥有这么多股份,我肯定不会出乱子的。“

  使拉裴尔惊奇的是,索罗斯拿起电话指示他的经纪人“给我再买石万份美洲虎的股票”。

  拉裴尔不想破坏索罗斯的心境,但他仍然觉得这是他的义务,说出自己的保留意见。“请原谅,可能我没有表达清楚。我说‘我们会不错。’”

  “不错”的含义对拉裴尔和索罗斯来说,显然不同。对阿兰·拉裴尔来说,它意味着:我们已经做到这种程度很不错。我们不要再做更多的事情,除非我们看到了结果。对索罗斯来说,它意味着:既然你喜欢目前的形势,为什么不跟着感觉走,并把你的所有资产投入进去呢?索罗斯把他琢磨出来的道理告诉他的助手:

  “听着,阿兰,你告诉我这家公司转产工作十分出色,这是他们获得源源不断的现金和股份利息的基础。你想想股票利息上涨。国际投资者就会对它发生兴趣,股票马上就会升值。”

  对索罗斯来说,在这种形势下,他可以运用他的反馈理论。他感觉到股票价格即将上升,投资者不久就会发生狂乱,进一步驱使股价上扬。

  拉裴尔从索罗斯的话中找不出可以争论的东西。

  “是的,”他同意,“股价毫无疑问会上涨。”

  “多买一些。

  拉裴尔嘴上说是,但他怀疑索罗斯是否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既然股票上涨,”索罗斯继续说,“那么你该多买一些。你不必在意你的业务量部分占了它多大比例。如果你认为对,那你就去做。”

  索罗斯微微一笑然后开口,表明他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不感兴趣。“下一个。”

  索罗斯很自信,他认为美洲虎和不列颠电讯公司肯定保险。他知道和这些平衡股相比有更多的东西在发挥作用。实际上,真正在起作用的东西是唯一的,极为关键的现实:玛格丽特·撤切尔想让英国的利己股降价。

  拉裴尔在轻轻地发抖,他担心索罗斯会拿股票下赌注。

  其实,他用不着担心。在美洲虎公司里量子公司的赢利是2500万美元。

  套头交易概念的部分含义索罗斯把它定义为卖空。在80年代中期,索罗斯进行的最大卖空交易是西部联盟公司。

  那是1985年。当时,传真机在美国已经很普遍。西部联盟公司的股票,早几年就已经很高了,现在价格在10一20美元之间。索罗斯和他的助手特别注意到,这个公司仍然有大量的用户直通电报装置,跌价补偿它的平衡股。因为这种装置是陈旧的机电型的而不是什么高新技术,因此,在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价值。西部联盟公司也还有不少债务。

  索罗斯怀疑这家公司能否抵债或偿还优先股。

  “我们所想的就是,西部联盟公司淘汰了西部小马快递邮政制度,传真机也会淘汰西部联盟公司。

  许多长时间做资产评估的分析家们在对西部联盟公司资产评估时,没有考虑到七资产的价值比西部联盟公司申报的要少得多。当然,索罗斯看到了这一点,他卖空了l00万股。所获利润,阿兰·拉裴尔说,有百万之数。

  第二节 一夜赚了四千万

  到了1985年,索罗斯仍然担心美国经济会走向崩溃。8月。他认为“帝国循环”处于信用膨胀的最后一环,是为了刺激美国经济和补偿军事膨胀,缓解办法即将出现。对索罗斯来说,幸运的是,他能够及时地意识到机会并且利用机会。当美国政府和其他经济巨头意识到证券市场已经变成一个危及他们利益的怪物时。缓解的办法就会出现。

  安索尼·萨普森在《与大富豪的接触》一文中提到了这一点,他写道:“还在60年代,全球性减少市场限制主张的热衷者,期望世界性证券市场逐渐地有理性地调整彼此间利益对立的情况,因为,除非他们在有些地方达到利益平衡,否则,各国就会出口量减少并且经济贬值。美元、日元或者英镑应该精确地反映各国经济效益。”

  “1971年,尼克松总统割断了美元与黄金的联系,货币开始自由地浮动,货币的相互流通有了新的比价。汇率似乎不再与出口挂钧。到1980年末,美元对日元在同一天可能会有4%的变化。

  起初,索罗斯在所有的证券交易中运气不佳,在80年代初损失惨重。80年代中期,他认清了形势,重新树立了信心。他知道,美元——以及它与日元和德国马克的关系——在证券世界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因此,他密切地关注着。

  80年代初,美元的价值蹒珊摇摆,使得依赖于稳定美元的世界担忧和吃惊。

  80年代初,里根政府实行美元坚挺政策,希望通过允许廉价进口和吸引外资来平衡贸易逆差,抑制通货膨胀。

  终于,里根转向降低税收,同时,增加国防投入,美元和股票市场开始走向繁荣。外资引人美国,使美元和资本市场升值。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吸引了更大量的外资,这都推动了美元的升值一一一索罗斯再一次把它称之为“里根帝国的循环”。

  索罗斯认为,内在的不稳定性是帝国循环最终注定了的。“因为美元的坚挺和很高的不动产利率,是与增加预算赤字和削弱美国经济等刺激性的影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如索罗斯所料,到了1985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以惊人的速度上升,而美国的出口由于美元升值很高而遇到了极大的障碍。美国的国内企业由于日本低廉倾销,危机四伏。索罗斯注意到这些情况,认定这是典型的繁荣一一一萧条序列的第一个阶段。

  与此同时,其他的分析家正在兜售轮流股。当然不是索罗斯。与此相反,索罗斯转向接收股和国债利息一一一二者都在跌价。例如,量子公司在首都公司接管美国之音电视网时,购买了美国之音电视网60万股的股份。三月的一个下午,首都公司宣布以每股118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之音电视网的股票,按这个底价量子公司可赚1800万美元。

  此后不久,索罗斯打电话给正在处理这方面事务的阿兰·拉裴尔。“这非常好,”索罗斯说,“不过,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在多年以后谈起这件事的时候,拉裴尔模仿索罗斯的匈牙利语调重复了这句话。拉裴尔非常明了,索罗斯并不是真的要问他这个问题,而是想考验他。索罗斯似乎是要说:“我非常高兴,但是,不要被冲昏了头脑。”

  拉裴尔说,“我们再买一些首都公司的股票。”

  从索罗斯的沉默中,拉裴尔知道自己在这场测试中得了满分。索罗斯相信里根列美元的政策最终会导致经济的萧条,这位总统先生似乎对保持美元坚挺具有充足理由,但是,索罗斯更有理由使美元下跌。在80年代初,短期信贷利率上升到了19%。黄金达到了每盎司900美元。膨胀还在上扬——以20%的水平上扬。1美元高涨到可以兑换240日元、3.25德国马克。

  对于索罗斯来说,现在终于可以看得很清楚了,随着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解体,原油价格开始下跌。这将给美国增加要求降低美元价值的压力。原油后来达到了每桶40美元,而目标是要上升到每桶80美元。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解体缓解了世界范围内的膨胀。膨胀的缓解,相应地使信贷利率下降。这些变化的结果,使美元大大贬值。

  拉裴尔对索罗斯作了说明:“显然,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卖空原油,使处于劣势的美国信贷率曲线和行情看涨的日本信贷率曲线上升,因为日本依赖于进口石油。另外,美元对日元和马克的比价下跌。因为商品、固定收入和流通市场在规模和数量上要比证券市场大得多,投资者和投机者在相对短时间内可以采取许多手段。也因为证券的需求范围相对小一些,许多策略也可以实施。因此,公司当时虽然只有4亿美元,但对公司的影响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乔治·索罗斯在所有事情上有根多很多的策略。你一辈子只要去做就行了。”

  从1985年8月开始,索罗斯坚持写投资日记。它记录了索罗斯试图回答帝国循环能持续多长时间这一问题,同时,这也可作为投资决定的背景,他称之为“当下的经验”。他把日记作为测试自己预言证券市场的变化能力的依据——也同样作为检验自己的理论的机会。由于有日记,从1985年8月至1986年11月,索罗斯的观点和投资战略就有了详细的记载,并收入了索罗斯1987年写的《点石成金》一书。

  对索罗斯的一次大测试是在1985年9月。这一年9月6日,他预言马克和日元将会升值。但是,那时它们正在贬值。他开始怀疑“帝国的循环”这一理论。他拥有大量的这两种通货,总量达7亿美元一一一比整个量子公司的价值还多。虽然他受了一些损失,但他仍然自信,事实可能会证明他是正确的。因此,他又增加了对马克和日元这两种通货的数量,差不多8亿美元一一一比量子公司的价值还多2亿美元。

  到了1985年9月z日,索罗斯的设想开始变成现实。美国财政部的新任部长詹姆士。贝克,认为美元必须贬值,因为美国开始要求保护自己的工业。贝克和法国、西德、日本和英国的几个财政部长一一一也就是所谓的“五国集团”一一一在纽约市的普拉扎宾馆碰头商讨。索罗斯知道了这次会议,并且很快意识到这些财政部长打算做什么。索罗斯通宵达旦地工作,又买了数百万日元。

  部长们果然是准备让美元下跌,鉴订了所谓的“普拉扎协议”,提出了通过“更密切的配合”“有关非美元通货升值的命令”。这就意味着现在中央银行被迫使美元贬值。

  这份协议公布后的第一天,美元兑日元从239下降到222.5,即下降了4.3%。这是历史上下降最大的一天。使索罗斯高兴的是,他一夜之间赚了4000万美元。那天早上拉裴尔见到索罗斯就说:“高招,乔治,我真佩服。”索罗斯继续购买日元。

  在1985年9月28日的日记中,索罗斯把《普拉扎协议》签订时的突然而敏捷的行动称之为“一生中的一次消遣,最后那一个星期的利润比最近四年金融贸易损失的总和还要多……”

  《普拉扎协议》投资使量子公司在国内树立了形象。1988年开始为索罗斯工作的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回忆说,在1985年秋,普拉扎会议召开之前,索罗斯大量购买日元,其他贸易者都争相效仿。星期一的那天早晨,当日元开价高达800点时,那些贸易者开始赢利,如此迅速地赚了这么多钱,使他们欣喜若狂。然而,索罗斯却正注视更大的画面。“大概是这样,索罗斯走出门来,指示其他贸易者停止卖出日元,告诉他们他可以负责他们的股票。政府已告诉他下一年美元将会下跌,所以,他为什么不贪心而多买一些日元呢?

  接下来的六个星期,中央银行继续促使美元下跌。10月底,美元下跌13% ,兑换205日元。到1986年9月,下降到兑换153日元。外币兑美元平均升值24% ~28%。

  总计起来,索罗斯这一盘下了15亿美元的赌注,大部分押在马克和日元上。实践证明这一步棋十分高明,他赚了大约15000万美元。

  很显然,这种影响已经确立。所以,索罗斯并不担心。他有些忍俊不禁,他不断地赚钱。

  11月的第一个星期,公司已发展到8.5亿美元,而且索罗斯持有价值15亿美元的日元和马克,几乎可以使公司的价值翻一番。在日记中,他写道:“现在我之所以愿意更多地在公众场所曝光,是因为再一次逆转的机会已经很少了。我建立起来的关于汇率自由浮动的规则之一是,短时期内的反复元常是处于转折点的根本标志,下降的趋势就开始出现。”他卖空了价值8700万美元的英镑和价值超过2亿美元的石油股,购买了10亿美元的股票和期货,以及将近15亿美元的公债。总计起来,他拥有将近40亿美元的各种类型的市场证券。

  “短时期内的反复无常的查化,是处于转折点的根本标志,下降的趋势就开始确立。”

  他表现出惊人盼自信心。在1985年12月8日的日记中,他写道:“我对公司事态的发展和以前一样,有如此强的自信心,现实中发生的事情都只是我的假设的见证。”去年8月就担心的经济的倒退即将出现,索罗斯现在感到更为自信。政府力图使美元贬值——并且成功了。股票和公债市场行情看涨。股市的极度繁荣似乎已经可能。他把这个时期称之为“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而且,把它当为“一生难逢的上涨行情”。

  第三节 财产知多少

  1985年对索罗斯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

  与1984年相比,量子公司资产惊人地上升了223.4%,由1984年底的4.489亿美元上升到1985年的10.03亿美元。

  索罗斯的总体成就是非常惊人的。

  对于他来说,1969年他的公司里,美元的投资到1985年底价值164美元,并且除去薪水花销。索罗斯自豪地对新闻记者唐。多福门解释说,在同一时期内,按一般和较差的500家股份公司的指数,同样1美元的投资仅仅上升到4.57美元。

  索罗斯不愿告诉多福门他拥有公司的多少股份,也不愿承认公司是否包含了他大部分的个人资产。不过,根据多福门的消息渠道,猜想索罗斯拥有公司的15%一30%。量子公司1985的利润是5/8亿美元,索罗斯可能赢利在8300万美元到1.6亿美元之间。当《纽约杂志》要求索罗斯对这些数字发表评论时,索罗斯反驳说:“计算方式错误,方法不对。

  吃完早餐,在可以俯瞰中央公园的第五街公寓里,面对多福门的采访,索罗斯解释说,在1985年他之所以运作得如此漂亮,是因为:

  ★在西德马克和日元中赚了一大笔。

  ★大量抛售公债,如长期的国库券。

  ★外国股票的巨额利润。

  索罗斯在美国股票的运作却没有这么漂亮。“我不特别擅长运作接收股,”他自己也承认。80年代中期他对迪斯尼公司断断续续的投资似乎证实了他的观点。最终他胜利了,但是,走过的道路却不平坦。

  1984年,量子公子是迪斯尼公司除了迪斯尼家族之外的最大股份的持有者。这种股票的吸引力似乎越来越大,因为几次对这家大的娱乐公司的接管都失败了。当收购大师索尔·斯特恩伯格注意到迪斯尼公司时,很少有人会相信迪斯尼公司竟然同意接管。

  同样地,极少有人会相信迪斯尼公司会同意给斯特恩柏格的绿邮公司。然而,这些都确确实实发生了。当迪斯尼股票被绿邮削弱,陷入每股20美元时,索罗斯。还有其他人,都损失了一大笔。马龟兹对拉裴尔敏感地觉察迪斯尼公司的趋势很是信服:“阿兰很快就知道了发生的事情,我们把迪斯尼看作一个降低了价值的资金基地,由于各种原因,它将会具有货币的性质。他把它看作一个富裕的、可以发展的的资金基地,是可以走出困境的。”因此,量子公司赚了五成的利润。

  1985年,是索罗斯非常荣耀的一年。《金融世界》在排名华尔街地区收入最高的前百名人物时,索罗斯排在第二位。按照这家杂志的说法,索罗斯在量子公司个人股本的利润是6600万美元,还有1750万美元的薪水和1000万美元公司客户给他的奖金。这一年,他赚了9350万美元。

  第四节 告别里相帝国

  到1986年1月初,索罗斯极大地改变了业务状况。因为美国股市行情看涨,他增加了美国股票和股票指效期货数量,并且提高了国外股票的股份,美国和国外股票总体价值为20亿美元。抛售了价值5亿美元的外汇。

  2月里,他把股票减少到12亿美元。3月历日,他对股票涨势感觉良好。石油股的下跌使他对自己的判断更为自信。因而,他把美国和国外股票价值提高到18亿美元,使1月初公司的纯资产价值由9.42亿元提高到13亿美元。

  4月4日,索罗斯减少了价值8.31亿美元的股份。10天之后,他又买回了价值7.0美元的股份。5月刀日,他主要以指数期货的形式卖出6.87亿美元。

  索罗斯所有股份的40% 和外国股份的2/3投资在芬兰市场,日本铁路和不动产股份及香港不动产股份。

  1986年7月,股市上出现了两种复杂现象:出现了相对立的趋势,股市行情看涨而石油价格下跌。石油价格下跌可能使通货收缩,从而导致经济衰退。

  最后,到了9月,索罗斯以某种程度上是告别的语气在日记中写道:“最好还是宣布:我称之为‘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阶段已经完结,它标志着下一个阶段已经开始。

  索罗斯在当时的运作的确非常成功,他使量子公司从1985年的4.49美元起步,到1986年底发展到15亿美元。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发现经验也还是有问题的。在日记中写得起多,他越发感到需要调整自己,才能更好地作出某一投资决策。他”开始注意到经验已经成为一种负担。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2: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章 哲学上的探索者

--------------------------------------------------------------------------------


  “……我十分高兴被认为是一个没有成功的哲学家。

  第一节 失败的哲学家

  是什么动机在驱使乔治·索罗斯呢?

  金钱?极少有朋友和助手这样认为。“如果让他再赚10亿美元,”他的挚友柏荣·文说,“也不见得使他很开心。第一次赚到10亿美元就并没有让他特别高兴。”

  当然,金钱会给他带来快乐,不过不是很多。乔治·索罗斯这个人太复杂,他的思维不仅仅局限在这一空间。不管有多少钱财源源不断地流进他的银行账号,他也不会像一个贪图安返的人那样对此心满意足。从这种意义上说,他和90年代其他许多富豪一样。

  对前几代人,非常富有就意味可以自由地打发时间。他们样霍时间,无所事事。但是,正如英国作家安东尼·萨普霖所指出的:“富人不再追求生活安逸,工作已成为他们社会形象的一个极为主要的部分。”

  至于他们所喜爱的社会形象的象征——豪华宾馆的套间、快艇和私人飞机已经取代了别出心栽的房屋、花园和公园。但是,新生富豪与前代富豪的最大区别在于流动性。除了生活的安逸外,索罗斯还追求其他东西,他觉得坐飞机比乘快艇要舒服得多,宾馆套间比巨大的宅第更适用,全球环游比坐在池塘旁更能赚钱。

  索罗斯区别于当代富豪的一个明显之处在于:在一定意义上说,他过的是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除了卡尔·波普的著作外,对索罗斯产生最大影响的还有两本书,这两本书深奥难懂但让人折服,一本是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写的《Godel,Escher,Bach》,另一本是格利高里·贝特森写的《走向精神的个体生态学》。索罗斯不仅仅把自己看作一个投资家,而且自认为是一个哲学家。或者这样说更准确,一个偶然成了投资家的失败的哲学家。1992年秋。在牛津大学,当他被接纳为司法院的捐助委员会董事时,他要求被列为“一个金融和哲学领域的探索者”。“我确实很喜欢被看作实践性的哲学家,”索罗斯曾经说过,“不过。我十分高兴被认为是一个没有成功的哲学家。”

  到叨年代,不管怎样,他已经是一个亿万富翁——不管他在金融界之外做了些什么,他通常被人认为是“匈牙利企业家”、“经营管理专家”、“亿万富翁投机家”,甚至有一次被当作“全球金融业的坏男孩”(《华尔街日报》,1994年6月1日)。他力图不让人贴上边个标鉴。纽约的索罗斯基金会向新闻界推出的一篇文章称他为“国际慈善家”。他自己却认为:“如果我不能称为一个哲学家,那么,至少不要把我当作一个金融家。

  他做得更多的是谋求别人的尊重——通过自己的精神,通过自己的理论观点,通过自己对慈善事业的努力而达到的对社会的贡献。如果他把自己称为一个哲学家,而没有做其他什么事情。人们可能不会多说什么。他不止一次他说过,在华尔街地区的成功,使自己成了被议论的对象,对他的严厉指责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索罗斯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具有欧洲传统的知识分子。华尔街管区是一个非常适合赚钱的地方。但是,除了索罗斯办公室附近小范围的人以外,这里的居民对他毫无兴趣。“我不愿意花很多时间和股票市场的人们在一起,”他向新闻记者唐·多福门吐露,“我觉得他们讨厌。”他说,和知识分子在一起比和商人在一起感觉要舒服得多。

  如果停止投资活动,专职进行哲学研究,或许他会非常高兴,但这根本不可能。在华尔街地区,他曾为此失去太多。如果赚钱不会自行结束,这倒可以给坐在象牙塔中的哲学家们提供实践的机会。

  固然,赚钱对索罗斯来说是容易的,但是,起初他不能接受自己竟选择了这样一个职业,而不是学术性或理智性的工作。不过,他逐渐地习惯了。“很多年我都拒绝把它作为我的职业。它是达到目的的手段。现在,我很乐意去接受——事实上,这就是我一辈子的事业。”80年代初,有人间他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金融经营家感觉如何,他承认“感觉非常良好”。

  在华尔街地区,不管他怎样地因为经营良好而感到满意,索罗斯在任何一种意义上都不快乐。陷入到一天接一天的投资决策,这使他极度苦闷。“我完全投入这一工作,但这确实是非常痛苦的经历。一方面,无论什么时候我在市场中如果作出了错误决策,我得忍受非常巨大的精神折磨。另一方面,我确实不愿意为了成功而把赚钱作为必需的手段。为了找出支配我进行金融决策的规则,我否认我已经成功。”

  投资问题之所以让人如此痛苦,索罗斯有一次作过解释,这就是因为它带来损失。而且,正如他所指出的,想赚钱而又不想承担亏损的风险这是不可能的。80年代初他经历的“个性转型期”,就是他认为赚这么多钱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这一观念导致的结果。

  正如思想家们所经常担心的一样,索罗斯担心财富的积累可能会对他产生坏的影响,使人颓废堕落,而且,人们关注他是否仅仅因为他拥有如此多的钱财。“我不得不接受我的成功所带来的力量和影响……我最大的危险在于:因为我拥有巨额资产,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成了有权力和影响的人。”个性转型期差不多是一个解救办法。

  第二节 享受人生

  他享受着美好的生活。他有四处上好的寓所:一处在曼哈顿,一处在长岛的南安普顿,一处在纽约的伯德福德,还有一处在伦敦。然而,和其他大富豪相比,他是很节俭的,既不抽烟,也不喝酒,似乎对大吃大喝也不感兴趣。

  埃德加·埃斯特是他在伦敦的合作伙伴,他经常在办公室之外看到索罗斯。索罗斯的情趣爱好并不是故作高雅,他说他喜欢戏剧、音乐,但不喜欢收藏。他有几件匈牙利艺术品。他喜爱服装,每次出门穿着都十分得体。

  “我过去喜欢收藏,但确实没有很大的实用价值,”1993年他对一位记者说,“我喜欢舒适,不过,实实在在地,我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每次去国外参观慈善机构,特别是在80年代和叨年代初,索罗斯都避开司机或保镖。参观大学校园时,有时他呆在学生宿舍里,有时候他乘出租汽车,有时候在一个城市他步行走完几条街道,有时候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索罗斯拒绝过一个亿万富翁的生活,给许多朋友留下一些趣谈。泰帕·威姆是一个匈牙利知识分子,负责索罗斯在布达佩斯的慈善机构。有一次,他们坐在匈牙利社科院的大楼里。

  “我怎么样可以到那所大学?”索罗斯间。

  “你可以乘出租车。”威姆告诉他。

  “为什么不乘有轨电车?”索罗斯严肃地问。

  索罗斯并不是吝啬,成姆解释说,他很务实。在那时,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坐有轨电车是最快的方式,那为什么不坐呢?

  索罗斯在南安普顿的房子是一栋石灰粉刷的,盖着西班牙式瓦片的别墅,带有游泳池和网球场。19oo年索罗斯在这里举行了庆祝他的寿辰的舞会。有一个客人说,彼邀请的5oo个客人都是很重要的商业巨头和“匈牙利的百万富翁”。

  索罗斯试图给人一种生活节俭印象,不过,这有时候让人产生一点误解。从南安普顿到曼哈顿他的四处寓所之间,有水上飞机,但是没有快艇、也没有劳斯·莱斯汽车。索罗斯旅行时,一般乘商业航班(商业阶层).较少用私人飞机。有一次,索罗斯很想买一架飞机,这样从纽约到欧洲来来往往就更方便。他问柏荣·文对此怎么看。“这个想法不好,”文告诉他,“如果你有了一架飞机,你就会知道,只有驾驶员想用飞机的时候,你才能用飞机。”文建议他什么时候需要就租用一架飞机,索罗斯采纳了他的建议。

  一些人认为,索罗斯特别腼腆,不过他喜欢人们伴他左右。文说:“他喜欢生活在根舒适的地方。乔治不会带你到处看他的房子并对你说:‘瞧、这一口钟,或者这尊塑象,或者这幅油画。’他槽得物质享受,喜欢平静安逸的生活。他喜欢把人带到家里,为他们提供美味佳肴,为他们提供帮助与方便。”

  他经常举行舞会。有时候他会在最后一分钟打电话给苏栅要邀请一些朋友共进晚餐“多少人?”苏姆马上会间。“哦,可能50或者75,”索罗斯会作出反应。然后,苏栅就亲自为70个持不同意见的俄罗斯人及其伙伴准备晚餐。

  每年的除夕之夜,他会在纽约的公寓里举行一个晚会。夏天,每个星期六的晚上,索罗斯都会在甫安普顿消近,对他来说,这些晚会和商业会议、社会活动一样重要。文参加过一些这样的晚会,他观察到索罗斯人缘很好。他跟每个人打招呼,能够记住他们的姓名。参加晚会的人有的来自艺术界,有的是打冈球的伙伴,有的是政府官员。那里人很多,让他应接不暇。通过这些活动,他往往能有所得。不过,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彼此接触。

  正因为具有爱好社交活动的天性,索罗斯不喜欢定居一地的生活。他希望处于流动之中,去看看世界的其他地方,使自己保持敏捷的思维,和那些正从事重要事情的人相互交往。总之,他想去实际上也正在热切地寻求机会,在生活中冒险。这也就无怪乎他讨厌商人,也讨厌处理家务了。

  第三节 自命不凡

  他认为,自己是一种特殊的人,是一种对生活赋予了特别目的的人。我们会记起,这就是那个在小时候认为自己是上帝的人。

  作为一个成年人,他似乎懂得这种思想会使自己陷入困境。例如,人们会把他当作一个“自我狂”。1987年他在日记中写道:“唯一能使我受到伤害的是,我的成功使我回忆起孩童时代万能的幻想——但是,如果我继续从事金融市场活动,这种幻想似乎不可能变成现实,因为它们不断地提醒我自己的局限。

  金融活动也让他回忆起,他与新闻界的接触——他并不是不会犯错。1985年,正当他沉浸在投资最成功的一年的喜悦中,新闻记者唐·多福门问他,如果让他再活一次,他准备去做什么。“这基本上是件不可能再发生的事,”他说,“但是以我的角度来看确实是可以再发生的事件。”这名话的意思是,对于乔治·索罗斯来说,即使是不可能再发生的事件也能再发生。

  如果他能使不可能再发生的事件再发生,还有什么能阻止他以同样的方式运用自己的智力呢?还有什么能阻止他对人类的认识作出一些伟大的贡献呢?但在50年代,他碰到了绊脚石,于是放弃了做一个学者和做一个哲学家的计划。今天,他赚的钱越多,他就越自信,或许有可能返回到知识王国。

  正因为有这些想法,他发明了理论——关于认识论,关于历史,关于金融市场一一一他慢慢地相信自己的观点有价值。他声称他的“发现”,即考虑到个体参与者的偏见在对人类知识的探索中所起的作用,是一把理解全部历史过程的钥匙,这个历史过程包含了有思维能力的参与者。“这正如基因变异是理解生物进化的钥匙。

  索罗斯认为自己是一种极不寻常的人,因此,和那些他认为是没有天赋的人在一起,他觉得十分难以忍受,毕竟,他相信自己能看透事物的本质而其他人不能做到。例如,凭他的能力可以理解金融市场,他写道:“我认为我确实懂得了即将发生的这个过程,这个革命性的过程。我比大多数人强,因为我有理论,一套理性的框架,可以运用它。这是我的特别之处,很实在,因为我在金融市场遇到过相同的过程。”

  至于其他那些试图探索市场的人,“我对那些职业化的投资者的才智,评价非常低。我认为,他们的决策越有影响,他们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越差。”

  在80年代中期,吉米·马龟兹在与索罗斯共事时,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他这种观点深入骨髓,认为自己了解情况的能力要比别人强。我们经常发生争论,这倒不是因为他要把思想从匈牙利语转换成英语,而是因为他总是想教导你。

  “他很清楚,他不能很快让你接受他的教导,他有这种感觉,一旦他了解了什么事情,他就好像是在和上帝谈话。对某事的发生他是如此的自信,当事情不是以这种方式发生时,他可能感到极为惊奇。而如果事情是按他的设想发生的话,那就只不过是本来应该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2: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章 自由的代价

--------------------------------------------------------------------------------


  索罗斯决定他将运用他的财富来促进社会开放,促成民族自决,使人们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

  第一节 慈善观与民主狂想

  对于乔治·索罗斯来说,在他的早期商业生涯中,慈善事业是件很遥远的事,一想起“慈善”这个字限,他就觉得讨厌。1993年,他曾对记者说:“在我们这样上个建立在个人利益基础上的文明中,慈善事业是不合时宜的。因为我们这个文明绝非是建立在关心他人利益的基础上的。”所以,索罗斯身边的人记得,他从来没有谈论过安置穷人的重要性。他倒是愿意捐献大笔钱的,但不想捐给私人。他希望自己能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必须将钱捐给社团,甚至社会,而且是大张旗鼓地捐赠。

  伦敦的犹太人保护委员会对待他的态度,至今仍令他记忆犹新,它改变了他对慈眷事业的看法。他对记者说:“你应该知道,我实际上是反对慈眷基金的。我认为,弄清建立基金会的目的,即要完成什么事,比基金会本身的运转要重要得多,而基金会也仅可能因此而存在。他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包括他自己的,必然会“发生质变和腐败”,因为机构里的人会追逐财富、权力和安逸。

  他一直不厌其烦地告诉人们有关他以前所组织的基金会的憎况,这个基金会叫“中央公园社会基金会”。它的宗旨是重建纽约的中央公园。恰巧,另一个机构“中央公园管理委员会”拥有同样的使命。当索罗斯的基金会恶意攻击这个组织的时候,索罗斯感到震惊,他不仅制止了这种不良行径,而且“枪毙”了这个社会基金会。他事后说,他解散这个基金会比当初建立它更觉自豪。

  但是,若他继续想做好事的话,这些情况都是难免的。他无可选择,他还得建立基金会,他只能尽力设法让这些基金会运作得当。

  问题是,他该怎样去捐款?既然他是犹太人,那么他捐助他的犹大同胞不是很自然的事吗?

  索罗斯从不否认他信仰犹太教,他只是把它放在了一边罢了。他以前一直故意不捐钱给以色列,直至1986年,当他结交了以色列的公共事务评论员丹尼尔·杜荣之后,他才捐了一小笔资金给杜荣在耶露撤冷的智囊团。后来,那路撒冷的希怕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古尔·欧菲尔,努力接近索罗斯,希望他建立一个基金,来收容安置前两年从苏联涌人以色列的50万犹太人,但索罗斯坚持决反对,并中断了这次谈话。

  为什么索罗斯如此反对捐助以色列入?臭福尔后来回忆说:“这是因为,他认为以色列大‘左’了,除非以色列改变自己,否则,支援它便毫无意义。在他的思想中,有非犹太复国主义甚至反犹太复国主义的成分,他认为,犹大人应该在他今天生活的社会中安然生活。

  当索罗斯寻找一片能够使他成为“成功人士”的天地时,他觉得,他生命中的分水岭便是从他的出生地匈牙利的“封闭社会”中逃离出来并且离开匈牙利以后,他才尝到了什么叫自由,首先是在英国,然后是在美国,为什么不给东欧和苏联的那些人同样的机会来尝试自由?

  索罗斯决定运用他的财富来促进社会开放,促成民族自决,使人们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井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

  为破坏社会主义,索罗斯一直在提供资金,资助东欧和苏联的叛乱。革命并非是引向防御工事,并非是在街道,而是在平民的思想里,这种革命是和平的、缓慢的、渐进的,但从不间断,并且到最后,它终将会导致在这些国家中民主的诞生。

  索罗斯计划要做的事情,阻力是巨大的,共产党人的政府不会自动投入他的怀抱;他也知道,他不能粗暴地对待这些国家,有些努力可能成功,有些努力也可能会失败,他知道他自己能力有限。因而,选择何种角度使他和他的慈善事业产生最大影响才是最重要的,他打算运用他的财富重新修改欧洲的政治版图,就像罗斯查尔德一样。

  刚开始,当共产党尚统治这些地区时,在这些地区产生影响倒是容易的,但在后来,当共产党不执政后,就不那么容易了。索罗斯对此说:“当你提出一个变革方案时,它马上会被粉碎,因为,一旦将之与其他同类方案相比,它就会变得似乎虚假了。”

  但索罗斯深知,光凭他口袋里的钱,是不能将东欧和前苏联弄垮的,除了用钱之外,他还得向东欧灌输西方的价值观念,毕竟,只有在西方才是开放社会的观念流行的地方。

  索罗斯对那些不喜别人到处随便花钱的人很反感,哈佛大学的国际贸易教授杰弗里·萨克斯,他也是波兰、俄罗斯、爱沙尼亚等一些国家的经济顾问,他曾说:“人们从各种不同的多棱镜来观察,乔治·索罗斯在政府领导人当中,人们对他的反应是积极的,比那些反犹大团体、极端民族主义者和其他排外团体积极得多,对后者则是持否定态度。”

  实际上,索罗斯在这些东欧国家建立起滩头阵地是相当不易的,罗马尼亚人厌恶他,是因为他是匈牙利人;匈牙利人厌恶他,因为他是犹太人;在斯洛伐克,因他既是匈牙利人,又是犹大人,所以他简直被双重否定。

  在西方,索罗斯也不是没有给自己树敌,他被人指责是“现代罗宾汉”,从富裕的西方抽取财富给贫穷的东方。1992年9月,人们愤怒地发现,把索罗斯的全部对东方的支援算起来,等于从每个英国公民身上平均“窃取”了12.5英磅来支援东方。对这一攻击,索罗斯极为幽默他说:“我想西方非常应该为东方做些事,所以我很高兴我能够代表西方人来做。

  当然,并非每个不列颠公民都为索罗斯的慷慨行为所叨扰。当内尔,麦克金嫩被问及,他对索罗斯被指控从每个不列颠公民身上搜刮了12.5英镑并把它们送给东欧的事有何想法时,这位伦敦西提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答道:“为了自由,这实属廉价。”

  索罗斯投身于慈善事业,实始于1979年,那时他在南非。他认定开普敦大学似是风气开明之地,于是向黑人学生提供奖学金。然而事与愿违:索罗斯发现他的钱多半被用于已注册的学生,仅少许拨给小部分新生。他撤回了对学校的资助。“南非是泪水的渊源,”他后来解释说,“倘若不用与那种体制相容的法子,办什么事都是举步维艰。’当然,在东欧,他感到自己拥有对抗该体制的筹码:“这是激动人心的英雄事业,回报丰厚,极有趣味。我们在做一桩损毁该体制的事业。我们愿意资助任何事。我们资助众多的项目,但都只提供小额资金,因为任何自治行为都将损害极权主义的教条。

  索罗斯一旦专注于东欧,他就感到需要一个样板。他选中了家乡匈牙利。恰巧倒霉的贾诺斯·卡达政府中的一些改革派分子也注意到了索罗斯。他们亟需为窘迫的政府筹集外国资金。

  弗伦奇。巴沙,当时是政府经济联系的负责人之一。巴沙和索罗斯于1984年会见之时,索罗斯解释说,他对建立一个慈善机构感兴趣。谈判开始了。代表政府督导他们的是乔治·阿克泽,匈牙利政治局委员中唯一的犹太人,他也是匈牙利非官方的“文化沙皇”,首相卡达的挚友。

  索罗斯选了一个令人生畏的匈牙利持不同政见者密科罗斯·瓦萨赫尼依作他的私人代表。1983年瓦萨赫尼伊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变迁研究所工作时,与索罗斯首次见面,在1956年事变时,瓦萨赫列伊是匈牙利首相伊戳·纳吉的发言人,亦是圈内成员。苏联人镇压了反抗,纳吉被绞死,瓦萨赫尼依被开除出共产党并判人狱五年。

  瓦萨赫尼依猜想,建立这样一个机构的机会不会超过一半。对索罗斯有利的一面是,匈牙利政府想改变自己在国外的形像,以获得西方贷款和硬通货。不利的一面却在于,索罗斯面对的是一个共产党国家,这个国家没有以回外人管理慈善基金会的经验,没有放任回外人努力鼓励一个“开放社会”的经验。

  即使匈牙利政府同意索罗斯建立一个基金会的计划,它也不打算给予他自由行事的权利。从他那方面出发,索罗斯坚持独立行事。“我将来到匈牙利,把钱交给我认为值得信任的人。”他不服他说。政府官员们口应道:“索罗斯先生,把你的钱拿到这里来,我们会为你分配它。

  谈判拖了一年之久。索罗斯只肯捐资二三百万美元,但这个数字对政治家们来说实在大小了。政府愿意援助科学研究,索罗斯却宁愿拔给基金会负责人中那些想要旅行、写作或是从事艺术的个人。政府想让基金会资助机器设备,索罗斯却想资助人民。

  最后,索罗斯和巴沙似乎克服了分歧。匈牙利人签署了相关文件。其中一人说道:“太好了!你们的秘书处可告诉我们的对外文化部门,它需要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换句话说,匈牙利政府至此仍坚持新的索罗斯基金会要受到文化部的控制。使匈方谈判者震惊的是,索罗斯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向房门。他不愿签署这些文件。

  “很遗憾,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却一事元成,”他说。他是个老练的谈判者,说完这句话,他站起来,向房门走去。就在他的手搭到门把上时,匈牙利官员们立即松口了,他们同意给索罗斯基金会以更大的行动自由。

  有了这个让步,索罗斯签署了文件。他许诺,在可见的将来每年为基金会的运转出资l00万美元。1993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每年900万美元。

  卡达政府的算盆显然是希望通过促进科学研究,索罗斯的基金会或多或少能堵住这个国家科学精英们的嘴。事情的结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那些通过索罗斯基金会的奖学金被派出国留学的学者们,回国时已被市场经济和民主等新奇的西方思想武装起来。

  匈牙利的索罗斯基金会的突破性进展,应归功于那次影印机插曲。那一次它赢得了咄咄逼人的改革力量的名声。在这之前,匈牙利当局严密地控制所有可能彼用于地下印刷和颠覆目的的机器。那时匈牙利还极少有人见过影印机。索罗斯决定提供4oo部影印机给匈牙利的自由团体、大学、科研机构,条件是政府必须同意不监控它们的使用。总之他得到了政府的同意和允准,也许这是因为政府需要硬通货。

  索罗斯和他的基金会一直面对着政府方面的不信任。在头四年(1984--1988),基金会被禁止在大多数匈牙利媒体上宣传它的工作计划。多数媒体上也不能出现乔治·索罗斯的名字和“索罗斯基金会”这个词,偶而出现过几次,政府便认为这太过份。矛盾在1987年达到了高峰。

  基金会给了一个年轻人一笔钱。此·人想写一部匈牙利50年代早期的一位首相马帚亚斯·拉科茨伊的传记。一个关于这部将要写成的传记的题目在《世界经济》杂志上登出了。这是唯一一家获准刊登基金会广告的匈牙利刊物。现任首相贾诺斯·卡达见了,心想:“这不行。明天索罗斯就会给人奖金,让他们写我的传记了。卡达将对媒体的禁令扩及到《世界经济》。

  索罗斯被激怒了,他作势要关闭索罗斯基金会。“此后两三周内,局势很紧张,”密科罗斯·瓦萨赫尼依写道,“最终事态平静下来了。”《世界经济》杂志又获准为索罗斯及其基金会开了方便之门。拉科茨伊的传记终于出版了,风波就此平息。

  1988年,卡达和几乎所有党的领导人都下了台。新领导人上台不久,索罗斯被邀会见新任的党的总书记卡罗利,格罗斯。这个迹象表明,基金会已得到政府的特别的垂青,因为他此前还从未被允许和一位领导人会见。

  这增进了的关系是短命的,仅持续到1989年。那时,政府的反门族情绪已经明显,基金会在匈牙利的地位日趋下降。东欧没有一个地方对索罗斯的右翼批评比在匈牙利更为尖锐。一篇长达八页的文章于1992年9月刊登出来,题为:“白蚊在吞噬我国——对索罗斯‘政权’和索罗斯帝国的反思。索罗斯明确表示,他不会被民族主义者吓倒。“这些人实际上试图建立一个以种族身份为基础的封闭社会。因此我明确反对它们,乐于以他们为敌。

  至1994年,布达佩斯的索罗斯基金会己成立10周年,开展了40个项目:资助自由团体和伊朗教育;提供奖学金;国外旅行优先。这些是青年项目。索罗斯基金会甚至还有一个资助校内辩论的项日。“这里辩论的观念不普及,”基金会里一个深色胡子的管理员拉茨罗·卡绎说道,“这里的氛围是让你接收命令而不是辩论。

  不过,尽管比较成功,基金会的管理者们感到还有更多的事要做。“匈牙利仍然不是个开放社会,”卡绎说,“我们不得不去改变大量的制度和观念。你可建立一个政党,参加国会,参加自由选举。这些事在匈牙利己经出现,但是这还不能造就一个开放社会,这仅是一个开端。

  索罗斯对他通过基金会的赞助希望实现的目标,是直言不讳的。“我们不是直接地达到国标,而是要通过反对政府的政治行动,间接地削弱教条主义思想体系的基础。不同思想之间的争论就是民主的材料。

  第二节 决斗罗马尼亚

  19时年在匈牙利建立起基金会以后,索罗斯决定扩展他的慈替事业。由于被那种在世界上最大的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里建立基金会的思想所迷惑,1986年他进入中国。他的投资很少,仅仅几百万美元,并且,他想用三年时间洞察“深不可测的”东方。但他惨遭失败。他制造各种借口,指责中国的秘密政策劫持了他的地方组织。他在中国文化上也遇到了麻烦。“这是儒家伦理道德而不是犹太基督教伦理。如果你给人一些帮助,他会对你十分感激,他会一辈子喜欢你照顾你,并对你忠诚。那是与一个开放的社会完全对立的。”虽然索罗斯在中国受到了挫折,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前往东欧和前苏联。

  1987年,他开始在苏联作努力;1988年,他进入波兰,1989年,进入捷克斯洛伐克。不过,他的最大的一个挑战对象是罗马尼亚。 80年代的罗马尼亚,人们的月平均工资只有50美元。甚至到了叨年代初,人们还是成群结队地站在显得死气沉沉的商店外面,用救济金去购买廉价的牛奶。这些商店从西方进口了一些数量极为有限的产品。早几年,通货膨胀高达400% ,购买力几乎丧失。许多年轻人想方设法寻求各种途径出国。

  1989年,罗马尼亚发生了革命。索罗斯在纽约和人权观察组织的官员谈话时,坚持认为:“我们必须做一些工作。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那些人看来要自杀。”

  战争还没有爆发,但是,索罗斯感觉到战火即将燃起。他的预料是正确的。1989年12月16日,罗马尼亚安全部队向特米斯洛尼亚地区的示威者开枪,造成大量伤亡。齐奥塞斯库宣布全国紧急戒严,因为这种抗议和不满已蔓延到其他城市。

  5天以后,即12月21日,人们在安全部队向示威者开枪的布加勒斯特举行抗议,第二天,武装部队加入了反叛者的行列。这支部队自称为“救国会”,宣布他们已经推翻了政府。

  齐臭塞斯库逃跑了,但是,新的战斗打响了,因为军队现在掌握在新政府手中,他们试图消除武装部队对齐奥塞斯库的忠诚。12月23日.齐奥塞西库被抓获,两天以后,经过一次快速的审判,认定齐奥塞斯库夫妇犯有种族灭绝罪,齐臭塞斯库夫妇被处死。

  这似乎是索罗斯参与进去的理想时机。

  赫尔辛基观察组织在元月一口向罗马尼亚派遣了一个调查团。桑觉·普拉朗是该团的向导和翻译,她出生于罗马尼亚。1974年,也就是她15岁时,她到了瑞典,尔后,进入在波士顿的塔夫兹大学弗莱彻外交学院学习,后来成为纽约“人权观察”组织的助理。正当她准备离开美国时,她接到了乔治·索罗斯打来的电话,他说他准备资助一个叫做“兄弟们的兄弟”的慈善机构,这个机构正在向罗马尼亚运送医药和其他物质。“我想用船给他们装运医药用品,但是,我不想让这些东西落人他人之手。”索罗斯问她能否去看看,这些医药用品是否已经通过官方渠道,直接分发给那些急需者。普拉朗答应尽力而为。

  那时,索罗斯想在1月份去访问罗马尼亚,希望在那里建立一个基金会。至于基金会的管理,他想到了这个国家领导层中的一个持不同政见的人,这个人名叫阿林·泰尔多瑞斯科,39岁,曾是一个持不同政见的组织“社会对话组织”的领袖。1989年12月22日那天,反叛者开始上台执政,泰尔多瑞斯科发现,在他的房子外面,停着五辆满载便衣警察的汽车,他的电话线被掐断,他被禁止出门,成了一名真正的囚犯。

  泰尔多瑞斯科从没听说过乔治·索罗斯这个人——他根本不知道基金会为何物,也不知道应该去做些什么,这丝毫不值得大惊小怪。1900年1月6日,他和索罗斯首次会晤,颇费了一番周折,索罗斯事先并没有约定,就在密科罗斯·瓦萨赫尼依——这位索罗斯基金会在匈牙利的私人代理——的陪同下,出现在泰尔多瑞斯科的台阶上。

  泰尔多瑞斯科正忙于一个接一个的会务活动,一个同事告诉他:“有两个美国人在外面等你,其中一个说他是亿万富翁。”泰尔多瑞斯科没有动身,“哦,得啦。不管他们。”他很不礼貌他说。革命发生之后,美国人来了很多,他们告诉泰尔多瑞斯科和其他持不同政见者,他们有钱想提供一些帮助。所以,他让索罗斯等了2个小时。最后,一位秘书敲开泰尔多瑞斯科的办公室,让他知道这两个人还在这儿。

  “让他们进来。”

  这位亿万富翁和他的助理走了进来。

  “晦,我叫乔治·索罗斯。”,

  “好的。”泰尔多瑞斯科说,丝毫不为所动。

  然后,索罗斯引荐了瓦萨赫尼依。

  泰尔多瑞斯科听说过瓦萨赫尼依,他本身也是个持不同政见者,曾经蹲过监狱,对于许多东欧人来说,还把他当作一个英雄。瓦萨赫尼依的出现使泰尔多瑞斯科想给索罗斯一些时间。许多亿万富翁都没有打动这位罗马尼亚的持不同政见者,索罗斯不同于其他持不同政见者。

  第二天,在希加勒斯特的洲际宾馆,三人共进早餐。开始半个小时,这位罗马尼亚人和两位匈牙利人在聊天。

  终于,乔治·索罗斯切人了话题。

  “我是一位亿万富翁。”他开口说。

  “嗯,”这是泰尔多瑞斯科惯有的反应方式。

  “我非常想在罗马尼亚建立一个基金会。

  “基金会是什么?”泰尔多瑞斯科很有诚意地问。

  索罗斯耐心地解释。“你从我这里取钱。你有一个董事会。你做广告说你有钱,人们可以来申请。然后你把钱给出去。

  索罗斯说他想让泰尔多瑞斯科牵头来建立基金会,并且可以为他的提议提供100万美元。泰尔多瑞斯科感到,把一个海外的基金会引人本国,这种提议很奇怪也很困难。一个月以后,索罗斯再返罗马尼亚,他急切地想知道,泰尔多瑞斯科为什么对接受这个职位感到犹豫。

  索罗斯:“建立这个基金会,你需要帮助吗?

  “不错,”这位以前的不同政见者说:“我需要帮助,我不懂得怎样去建立基金会。

  索罗斯心里有一个很合适做这件事的人选,桑觉。普拉朗。“你必须见见她,她是我见过的人中最有创见的,虽然有点神经质。”

  口到纽约,索罗斯打电话给桑觉·普拉朗。

  “你对我的基金会有什么看法?

  “什么基金会?”她很困惑地间道。她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还没有开始运作呢。

  “你是否愿意去罗马尼亚把它建立起来?

  索罗斯似乎在给她提供一份工作,桑觉·普拉朗变得很兴奋。最后,他让她正式出任基金会的首任执行经理,她表示同意。190o年4月,索罗斯再次会晤泰尔多瑞斯科,他们达成协议,泰尔多瑞斯科成为基金会首任总经理。

  既然两个最主要工作的领导已经调配,那么基金会的建立就会水到渠成。

  1990年6月,基金会开始运作。它被命名为开放社会基金会。9月,桑觉·普拉朗抵达罗马尼亚开始从事她新的工作。

  对于阿林·泰尔多瑞斯科来说,和索罗斯打交道并非易事,因为索罗斯极无耐心。他想把钱花掉,转入另一个国家,从事新的项目。而泰尔多瑞斯科习惯于对话。“我第一次遇见他,他就像个老板。”泰尔多瑞斯利回忆说。他带贬义地使用“老板”一词,其中含义是:有这样一个人,不给他的职员过多的训示,也不给他们提问的机会,却要求他的职员正常地操作。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泰尔多瑞斯科对这位投资家变得非常敬畏。他对索罗斯提出了一套理论:在道义上,他比大多数人站得更高。他认为理解索罗斯的关键在于把他和他本人从纵向上未考察,而不是拿他和其他人相比从横向上来考察。这一思想是泰尔多瑞斯科从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那里抽取出来的。

  经过磕磕碰碰建立起基金会,这确非易事。——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招聘基金会职员是第一步,招聘第一批学者也是如此。当第一批60个索罗斯招集的学者在1991年1月3日抵达布加勒斯特火车站,向爱丁堡大学开迸的时候,一个人哭了起来。她承认,当她从报纸看到这则广告的时候,她想到了这是一个骗局。基金会里,唯一出过国的罗马尼亚人,现在已地处高位,而她却明显地没有。这就是她哭的原因。

  即使是基金会的职员也发现了这一点,在基金会的这种“开放的气氛里,运作起来非常艰难。安卡·哈拉森是个身材高大、富有风韵的30岁的女人,1900年10月,她开始是基金会的项目协调人,1993年她接替桑觉·普拉朗任执行经理。她当年的预算竟高达600万美元。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2: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拉森馒慢地相信,每个活动都要求有一个中心人物来作决定。最初在基金会做事使人精神郁闷,但时常的微笑掩饰了她起初的恐惧。到1994年,她说:“我完全接受了基金会的意识形态,甚至把它运用于我的私人生活。我主管的事情很多。现在我已退居二线。我必须授权给他们。但这委托比主管更难操作。”

  索罗斯不可能靠他现今的行为洗清他过去在匈牙利的罪名。在罗马尼亚更是如此。罗马尼亚总人口为2310万,其中匈牙利人24O万。一个出生地在匈牙利的亿万富翁来到罗马尼亚,宣扬资本主义、经济改革和开放社会,对一些罗马尼亚人来说,这简直是以一种伪装的方式,挑唆和煽动在罗马尼亚的匈牙利人反对政府。

  基金会建立不久,索罗斯就开始受到攻击。一些报纸指责索罗斯,说他企图将有180万匈牙利人居住的德兰斯维尼亚“卖,,给匈牙利。基金会追求公平,不希望区别对待在罗马尼亚的匈牙利居民,优待或歧视他们。这决非易事。在克拉基城,大量的匈牙利居民提出申请,基金会别元选择,只好给他们提供赞助,这就使得资助的数量似乎有些失调。

  索罗斯忽略了这些攻击。虽然基金会没有从索罗斯那里获得任何指示,基金会办公室还是通过对公众尽可能的公开,来进行回击。在受到攻击之前,基金会从来没有印出奖学金获得者的名单。受到攻击后,他们开始这样做。“这也是一种向其他人说明的方法,我们不仅仅将特兰西瓦尼亚卖给了匈牙利,也做了一些好事。安卡·哈拉森说。

  即使是基金会本身所采用的名称——开放社会基金会——也使人产生怀疑:是否有些什么东西被有意隐瞒着。毕竟基金会没有用索罗斯的名字。因此,普拉朗要求泰尔多瑞斯科将基金会改名为“索罗斯开放社会基金会”,希望招牌上的“索罗斯”使人们相信,基金会不是一个用匈牙利人的钱来支持在罗马尼亚的匈牙利人的秘密工具。

  当然,这里没有招牌。站在布加勒斯特的维多尼亚大广场旁索罗斯基金会所在大厦的外面,人们很快会注意到:没有一块表明着“索罗斯开放社会基金会”的存在的招牌。是否招牌有可能在里面?在基金会办公室外面第三层的走廊里也没有一块招牌。这似乎不是出于疏忽。

  想在墙壁上搜寻索罗斯的照片,同样是枉费心机。虽然这里由化出钱,这地方的人会记住他的名字,但使人耳目一新的是,这里没有任何吹捧他的迹象。没有人私下谈到他;或者,开关于他的玩笑。不过,乔治·索罗斯的影响强烈地存在着,像空气一样四处闭荡。在人们的谈话中,他的名字在每四句到五句话中会被提到一次。“开放社会”体现了索罗斯全部的战略目标和使命,基金会的人员知道:如果做什么能有助于基金会实现它的目标,那么索罗斯会尽力去为基金会做的。

  虽然布加勒斯特基金会全部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是由乔治·索罗斯一手包揽,但是,似乎没有谁担心他可能会关阈这个地方,哪怕是由于他的忽发奇想。由于对日元的决策失误,索罗斯在金融市场中,损失了6亿美元。就是在这种时候,人们也不担心他会关闭基金会。这些损失是索罗斯玩的游戏的全部赌注。

  第三节 渗透苏俄

  索罗斯于1987年决定在苏联创立一所慈眷机构。在那一年3月,也就是在苏联官方释放持不同政见者的代表人物安德烈·萨哈罗夫之后的三个月,索罗斯着手与苏联商量允许他在该国建立一个基金会的事,他的最大愿望在于促进苏联经济改革。

  那年索罗斯向在美国的苏联政治避难团成员征求意见。亚历克斯·哥德华是一位在莫斯科出生的科学家,在苏联他是一位有根长历史的持不同政见的人物,他在纽约索罗斯的公寓垦第一次见到了索罗斯。哥德华和他的朋友们都怀疑索罗斯的主张,他们说:“我们确实持否定态度,我们认为你这种努力很快会被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折腾掉,无论你多么聪明,他们都将盖过你。”但索罗斯对这种说法颇不以为然。

  事实上,索罗斯成功了。1990年,他在苏联建立了公开的慈善基金会)在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也建立了一些类似的机构。索罗斯通过这些基金会提供商业和管理培训,并向学者、学术团体和英语培训提供赞助。管理培训方案是由索罗斯的老朋友黑塔·赛迪曼制订的。该方案旨在训练从阿尔巴尼亚到苏联的东欧地区的商业管理人才。

  1992年12月,索罗斯宣布了他的一个大的赞助项目,即捐赠1亿美元资助在前苏联的科学家和科学研究。这毫捐赠旨在减缓人才外流。当时,已有5万名科学家,放弃了他们的研究工作,离开了前苏联而到利比亚或伊拉克从事待遇丰厚的工作。因此索罗斯此举意义之大可见一斑。

  自1987年索罗斯创办索罗斯慈善基金会(它遍布欧洲东部)以来,他的花销飞涨,特别是当他在布拉格和布达佩斯成立中欧大学之时。中欧大学有来自22个国家的4oo名学生,它的成立实现了索罗斯梦寐以求的愿望。至1994年,索罗斯慈善帝国已大大扩展,分布在26个国家,为此他已在过去两年里抛出5亿美元,而且他已组织发放另外5个亿美元的款项。

  一些冷眼旁观者认为,索罗斯办慈善的唯一目的,是为获得更好的信息以便进行审慎的投资。一位怀疑者注意到,在索罗斯为他的基金会举办的招待会上,出席的有一些基金会所在国的内阁部长。卢那扎斯卡,他仍然说:“索罗斯通过他的基金会能更好地了解世界经济的运行方式。当他通过他的基金会开始投入资金后。他就胜券在握了。

  第四节 四处出击

  1992年突袭英镑的行动使索罗斯吸引了许多新闻媒体,后者想了解他的投资方式。他无意泄密,因而他运用一套策略:即让记者与他在东欧虚延岁月从而达到让媒介分散注意力之目的。结果,记者们花在他的援助项目上的时间很多,而用于了解他投资方式的时间却少得可怜。

  英国一电视台1992年12月3日的电视报导,似乎可详解索罗斯的援助过程,因为电视台人员正在飞往布拉格的飞机上与索罗斯畅谈他正在进行的一小笔投资。“花在投资项目上的精力占了我的百分之八九十,我每天与我的办公室保持联系,但事实上我不作任何决定,有专门的人从事此项工作……我觉得赚钱比花钱容易。

  说到这儿,乔治·索罗斯不禁露齿大笑。

  飞机在布拉格机场降落。索罗斯下了飞机,一群捷克电视记者蜂拥而上。有记者问索罗斯是哪一种类型的资本家。“我认为我不是一名商人,我投资别人经营的商业,因此我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评论家,在某种程度上你们可称我是世界上薪水最高的评论家。”镜头摄下了索罗斯哈哈大笑的样子。

  当索罗斯在布拉格走走看看,视查他的慈善基金会和中欧大学时,他表示相当满意。“我已有了我所需要的钱,因而我想促进我的慈善活动。我正在考虑尽快把2.5亿美元筹划好。”

  2.5亿美元?

  几乎没有人能象索罗斯那样不假思索地给出这么多钱。

  中欧大学的开学典礼出现在了电视屏幕上。迈卡伟·哈韦尔这个以前的持不同政见者而今已是总统,索罗斯就站在他旁边,手斜插在口袋里,用左手打手势致意。

  “我五年来每年交付500万美元,总共是2500万美元,给这所大学。我们现在的投入水平将远远超出这个数字。”

  听众中懂英语的学生立即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索罗斯想避免因自己的援助项目而成为时尚人物,虽然他需要理解与尊重,但他一直坚持不把他的照片挂在他所赞助的学校中。对运用他自己的基金会去传播他的思想这套作法他也不十分感兴趣。即使在布达佩斯的中欧大学图书馆(该馆以藏书丰富著称),也没有一本索罗斯的书,学院本身名叫中欧大学院而不称为索罗斯大学,“我不愿死后留名,”他曾大声说过,“我只想影响今日之事。”

  就自身而言,赞助比赚钱幸福得多,他的生命有一种更为崇高的目的。如果东欧和前苏联的许多人把他看成一个道德崇高的人或圣诞老人,这倒挺适合于他。当评论家们对他赞不绝口时,索罗斯拂袖而去,就当他们是一群在他身边嗡嗡地飞来飞去的无害的苍蝇一样,他是受一种使命感驱使的人,希望成为重要人物,成为行动十分随意、能够掌握自身命运的人,对于他的慈舍基地他曾欣慰他说过:“这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满足,这种满足感不是金钱所能带来的广

  索罗斯帝国的扩展,其速度非常之快,范围非常之广,索罗斯似乎感到他随时应在任何地方出现。他很难固守一个计划。头脑中一个念头可能使他在最后一分钟改变计划,这使原来为他准备飞行的人恼怒不已。1992年底,他原定从阿尔已尼亚的地拉那飞往维也纳,但半他上了飞机后,他突然指着操纵杆说“飞往伦敦”。

  飞行员做了一个鬼脸,笑了笑,想起为飞往维也纳他已作了两小时准备。

  “索罗斯先生,”飞行员说,“你是我们所遇到的最富有挑战性的人物。”对此索罗斯笑了笑。

  不断地从一个项目进到另一个项目,索罗斯似乎正忙着弥补失去的时光。一些零零碎碎的项目,不管多么重要,都不能像大项目一样吸住他的注意力。他一心想留下印象,而且是马上,“他总想开始薪的项目,”迈克罗丝·韦萨利解释道,“如果某事已人轨运转,他对此并元多大兴趣,他的决定并非总是最好的选择,但他能够纠正自己,因为如果他看到某事不利时,他就承认它。

  泰勃·韦木在匈牙利与索罗斯一直有业务上的联系,泰勃追寻索罗斯的援助动因直至索罗斯“证券交易所的大脑”……在谈一句话的时候,他会改变主意。这似乎是一颗宜于证券交易的心,上午9时半你买一些棉纺工业,10分钟后你又卖出所有一切,同时买进一些完全不同的东西,如果我们长时间地谈论工作效果不明显,他总有点不耐烦。

  至1994年春天为止,索罗斯已在西部为他的援助项目赚了一大笔贷款,被新闻周刊戏称为“元帅计划”。一般而言,正取得好成绩。但索罗斯明白在东欧及前苏联真正开放之前他仍有许多事情要做。

  尽管索罗斯与基金会的全体人员公开宣称,赞成西欧政府及非官方公司将最终取代索罗斯基地的种种努力,事情真相却是由其他公司完成他已有的事业,索罗斯对此内心不满。他很少考虑政府援助,认为“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实例亦不过如此而已,因为这种帮助只会有益于赠与者而不利于受与者。”他在斯特拉斯堡对一位欧洲议会的官员说:“实际上你不能干任何事,你元力改变东欧。

  索罗斯已经有了自己的优势,即成为一条孤寂的狼,能够自作主张,而不用把他的主张提交给别人去求得赞同。杰斐热。萨奇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曾任波兰和俄国政府经济改革顾问,他说:“乔治·索罗斯……操作方式十分灵活,不存在在无限危机之中现金的反复折腾,因而一小笔钱用处大增,可支付任何人的飞行费。旅行费,世界银行可能要花两年使时间才能使事情运转,而乔治一夜之间就可给飞机票。”

  由于极为慷慨的赠金,索罗斯的大名已传遍了全东欧和全苏联。一家商业周报载文称他为“从莱茵河到乌拉尔山脉之间最具影响的公民。”

  但尽管声誉鹊起,到20世纪90年代初索罗斯因其援助计划进展缓馒而略显低沉。起初,他希望点燃一根火柴以激起一场革命,“我感到我汲取的泉水的深度比我实际预备的要深一些,正因为如此,泉已趋干涸,人也十分疲惫。”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2: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章 索罗斯的心声

--------------------------------------------------------------------------------


  名声意味着不断地彼人认出,意味着不断地按到从传媒打夹的电话,意味着个人欢乐的终结。名声同时还意味着一个人投资生涯的死亡。

  第一节 媒体观念

  在从事商业活动早期,乔治·索罗斯认为出名并不是什么好事情,甚至可能会毁掉他。名声意味着不断地被人认出,意味着不断地接到从传媒打来的电话,意味着个人欢乐的终结。名声同时还意味着一个人投资生涯的死亡。

  因此在华尔街,他避免抛头露面,也就无足为怪了。

  按照纽约《格兰特利润率观察家》杂志主编詹姆士·格兰特的话说,索罗斯并不是独自生活在阴影里,华尔街地区的大多数人也如此。在华尔街流行的观点是“像蘑菇一样,或许财产只适于在黑暗中。华尔街的人们并不想有一天在《纽约时报》上去说明他们怎么样去赚钱。他们也不想让世人知迈自己有多少钱,因为他们知道:“说不定哪一天,随着政治风向的改变,尊敬就会变成嫉妒,人们会对你一天到晚不停地查问。”

  在早期,避开传媒也很容易。报道商业活动和商界人物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这些商界人物在董事会的会议室里可能是手段高明的事业家,在华尔街可能是巨头,但是,传媒却认为他们缺乏鲜明个性、没有吸引力,缺乏争论性和引不起读者的兴趣。直到1984年,颇具争论性的汽车大亨李·文柯卡的自传出版,使大多数读者对他的商业生涯有了大致了解,商界人物第一次成为人们感兴趣的一族。在艾柯卡的书出版之后接踵而来的是,传媒对商务活动及其领导人的密切关注。

  在70年代和80年代,索罗斯似乎对新闻界的宣传不感兴趣。新闻界在很大程度上也忽视了他。偶尔有一次,在1975年,《华尔街日报》登载了一篇报道,在头版简要地介绍了他的生涯。然而,这样一个让他自我表现,树立公众形象表现自己的机会,索罗斯还羞羞答答地加以推辞。70年代未80年代初,他曾受电视台之邀参加了一系列公开讨论会,进行股票分析。除了几个固定场合外。索罗斯不肯再吐露出更多的信息。

  对于索罗斯的朋友来说,围绕投资者的这种沉默不是来自索罗斯,而是来自华尔街。有人认为,正是投资集团出于对他的辉煌成就的嫉妒,他们极少向记者们提及他,因此,据他的朋友们说,商业传媒对索罗斯几乎一无所知。这种状态的缺陷在于:当索罗斯真正受到传媒关注时,舆论完全是倾向于他的。

  虽然以前出现过有关索罗斯的文章,但是,只是在1981年6月,当索罗斯成为《公共机构投资者》杂志的封面人物时,他才受到了公众的广泛注意。

  在杂志中介绍他的文章充满了夸大其词的话语和哗众取宠的措词,称索罗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证券经营者”。这句话在人们心目中投下了一目光环。在读者的印象中,索罗斯是一个难解之谜。“不管是他的个性,还是他的个人成就,索罗斯带给人们的都是神秘。除了他偶尔出席电台的公开讨论外,在华尔街或者在证券金融界,一般人很少知道这位隐居的公司经理,更别说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经历。”

  “他的经历更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这就在于: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索罗斯在什么地方投资,或者从事一项投资活动他会持续多久。作为海外投资公司的经理,证券与汇兑委员会不要求去登记注册。他避免同华尔街的行家们接触。那些在商业活动中认识他的人都承认:他们从来没有和这个人十分密切地交往过。至于声誉,普遍认为他对此毫不在乎,他生活得很愉快。

  毫无疑问,《公共机构投资者》的报道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但随后发生的事情却让索罗斯怀疑,受到新闻界的关注是否值得。这篇报道之后的接连数月,索罗斯遭受了巨大的痛苦,这是他商业生涯中唯一亏损的一年。1982年,在雇用詹姆士·马奎之前。索罗斯很清楚地向他讲述了他“走出证券市场”的整个经历,那时心里不是滋味。

  “对于乔治来说,这(新闻界的宣传之后紧接是证券市场的逆转)几乎是有因果联系的,”马龟兹说,“乔治相信对自己报道的危险,他也懂得这可能使一个人坐在以前的荣誉上观望,而不是参与。他认为他已经分享了……他所知道的和怎样通过新闻媒介与其他人投资,并注意他能从中得到的东西。不仅仅这些。在这个过程中,他失去了一些长期投资者和朋友,因此,他进入了一个非常秘密的阶段。

  1983年和1984年,作为索罗斯的得力助手,马龟兹经历了这个“秘密阶段。

  在那段时间,新闻记者经常打电话到量子基金会,想了解公司的运作情况,或者索罗斯和马龟兹对某一消息如何影响华尔街的看法。在马龟兹加入基金会时,索罗斯明确告诉他不要和新闻界接触。“我和新闻界的最后一次联系,是在1983年元旦,我去和乔治·索罗斯工作的那一天,”马龟兹说。

  马龟兹是一个友善的人,尽管索罗斯这样告诫他,他还是喜欢和记者们交谈,接他们的电话。在马龟兹看来,在公众面前有一定的影响力是很重要的。他明确地告诉新闻记者,对他的讲话的报道只能在隐蔽的位置。“我对记者们说:‘我告诉你们我知道的事情,或者我认为我知道的东西,但决不是要为它们找到归属。’”他和量子基金会都不能被引用,这是他的规定。

  索罗斯或许感觉到了马龟兹同记者们的谈话,但是,他从来不过问。此事有时候,马龟兹确信索罗斯知道他是某一信息的来源。“他经常以某种方式告知我,我是某种事情的后台,他会说:‘哎呀,这篇文章听起来好像就是你写的。’当某一天,我从他那里接受了什么东西,接下来,可能就会出现在了报刊杂志上。”

  1984年,阿兰·拉裴尔进入索罗斯基金会时,他也被告知,不要和新闻界交往,他遵守了这一纪律。“我们索罗斯基金会被认为是秘密性的,我觉得这样很好。通常,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恰到好处的。只有到最后,你才能让别人知道你在做什么。”

  为什么呢?

  “因为人们会抢先起跑。如果你经营一个全球性的公司,那么,你不希望人们很轻而易举地追上你。如果人们知道你在做什么,你想购买什么东西,他们就会先于你去购买,这只会弄糟你的计划。”

  索罗斯的客户都在国外.而且都是些“很秘密的”,客户按照拉裴尔的说法,“他们都不愿意在报刊上看到自己的名字。”

  因此,在80年代初期和中期,索罗斯的新闻政策就是排斥,他没有代言人,也不搞新闻发布会。“我们需要的,是安安静静地来,安安静静地去。’“拉裴尔说。

  1987年9月,索罗斯接受《幸福》杂志的采访,这次采访是唯一的一次例外.但却造成了严重后果。杂志封面标题为“股价太高了吗?索罗斯预言美国股市将不能出现逆转,日本市场也同样如此。此后不久,华尔街股市暴跌。

  “这正像你们在《体育画报》封面的出现一样,”拉裴尔说,“你们队喜欢赢得世界杯,然后迅速地消失。我们稍稍开个玩笑:在杂志封面上露露脸,却造成了不好的后果。”

  第二节 著书立说

  为了达到他的其他一些目标,特别是扶持在东欧和其他地方的公共团体,索罗斯不可能完全地保持隐秘状态,因为他希望受人尊重。他希望那些愤世嫉俗的人把他视作一个严肃的思想家。他知道,如果他有一个更良好的公众形象并且为公众利益说话的话,那么,这对他在东欧所作的慈善事业大有神益。

  他似乎是在和自己进行一场拔河比赛。一方面,从投资方面来看,要把自己拉向隐秘;另一方面,从慈善事业方面来看,要把自己拉向公开。他下面的一段话,是对这种拉伸力最形象的刻划:“自我暴露是极具破坏性的,但是,我性格的一个缺点,这一点我还没有完全看透,就是急于自我暴露。·他的反馈理论使他站到了投资市场的最上层,现在一1987年——他准备让公众更好地了解自己。他运用了他最强有力的资源,即他的思想。因为他确信:在世界思想中为自己找到位置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个位置在过去曾经被否定过,那么,现在怎么样了呢?

  很久以前,他就想出版一本书,对人类的思想作点贡献。但他知道他必须把自己的思想向公众表达得更清楚。“人们没有完全理解我,”他有一次说道,“因为我还不擅于表达这些复杂的思想,而且这些思想很复杂。

  然而,对他来说,出版一本哲学书仍然是一个元从捉摸的梦想。他或许可以出版一本解释他的金融理论的书。然而,在投入写作之前,他犹豫了。他担心:公开自己的金融理论,让公众来仔细审查,这似乎是在自吹自擂。如果这本书出版以后,他又遭遇一次更可怕的证券市场的逆转,那慈善事业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到那时,公众会怎么说呢?他们又会怎样来看待他的金融理论呢?

  不管怎样,他决定投身于写作。

  最终《点石成金》一书的草稿大体完成了。他开始为它的公开出版作准备。早在1969年,他就将这本书的部分章节给同事们看过。一些人吸收了这些思想但不发表意见,一些人认为它4卜常难懂,极少有人作过具体评述。他们知道索罗斯对他的作品喜欢听表扬意见,而不喜欢批评。

  看过这本书的最早版本一一一实际上是一些松散的手稿一一一的人是吉米·马龟兹。“他把这些笔记给我看,这些东西非常难懂,非常难懂。对许多人来说,这是最好的安眠药,”詹姆士·格兰特是纽约《给予物利润率观察家》杂志的主编,华尔街地区头脑机灵的人物之一,他对《点石成金》评价极低:“我试图去看(这本书),可是看完了仍然是两手空空,或者说,头脑里一片空白。从中我找不到一个特别清楚的解释。

  另一个看过一些原始章节的人是阿兰·拉裴尔。“这本书是给研究生读的,不是一般的读物。我们必须像他那样读每一章的每一部分。坦率他说,它不那么刺激。从读者的方面看,它不是告诉你怎样在十天内赚一笔大钱。他前后跳跃性极强,他不让任何人来修改这本书,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西蒙·斯库斯特出版公司想让一个职业的编辑去改写这本书,使之达到出版水准,但索罗斯拒绝了。

  说手稿缺少一个改稿人,这也不完全正确。柏荣·文是索罗斯的一个交往时间很长的朋友,是在摩根·斯但利地区的一位美国投资战略家,对这本书他作过重大修改。“他写出草稿,然后,我对重写提出建议。并且我也作过重大地修改和润色……有些人说这本书仍然无法阅读,而我对他们说:‘你们应该看看以前是什么样子。”

  起初,索罗斯想把这本书命名为《繁荣与萧条》,但柏荣·文告诉他不要用这个名字。“那早就是陈词滥调了。这个名字似乎要求这本书什么都包括进去。

  索罗斯非常担心读者会误解这本书的写作意图。他出版这本书,不是指导在华尔街的人们怎样去赚更多的钱财。读者可能会在书的每一页去寻找投资秘密;但是,他并不是想去帮助别人赚钱。他写作只有一个目的:向读者介绍他的金融理论,这个理论是关于世界有机体怎样运作这一系列整体理论的一部分。他说,他是在运用自己“在证券市场中的实践经验,提供了一种从整体上研究历史过程,特别是现代历史运动的方法。”

  首先要意识到的是,要使公众对他的观点感兴趣,索罗斯必须使自己能被别人理解。他必须以一种别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论;他也必须明确他说明,作为一个投资者,他是怎样运用自己的理论来作决策的。

  如果他能做到这些,他或许能打开一扇通向他人心灵的窗口,他期盼已久的被人尊敬也就会接区而至。如果他不能做到这一点,他就只能弄得人们摸不着头脑,也就不可避免地让大多数或全部那些焦急等待着的人们失望。然而,评论家们认为,这本书存在着严重问题:在金融界里,并没有为索罗斯赢得很高的声誉。

  原因很简单。

  索罗斯确信:他这种非凡的金融才干,和已有的公众名誉越来越不相称,他可能会继续生活在阴影中。他也确信,《点石成全》的出版,可能会提高他的声誉,用不着更多地站在新闻界的镁光灯下。

  他打算找出自己的失误所在。

  1987年,当《点石成金》出版的时候,索罗斯希望金融界及其外围会尊敬他。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感到被抛弃了。然而,这本书并没有给他带来光明,新闻界对他包含在这本书中的观点漠不关心。当索罗斯意识到人们感兴趣的是他的投资策略而不是他的理论的时候,他感到了一丝失望。

  当西蒙·斯库斯特出版公司与他谈及提高这本书的影响的时候,索罗斯认为,他正行进在同新闻界进行理论探讨的过程中,而不是把自己暴露在他商业生涯中已经避免了的各种问题上。

  “你必须走出来公开宣传这本书。”出版社的一位高级编审告诉他。

  “不错,我猜想只有如此。”索罗斯勉强地回答。“我应该做什么呢?”

  “哦,”出版社的人解释说,“你应该让《幸福》杂志、 纽约时报》和其他报刊杂志来采访你,我们去为你联系。”

  索罗斯以人们将会计对他这本书来采访而安慰自己,这是一种相当天真的想法。他的几个助手也给他作了分析:“不会的,他们不想跟你谈你的书。他们想知道你最近购买了什么,这是他们要问的东西,这也是他们想知道的东西。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索罗斯和几个公司经理在开会。他突然宣布他要去赶开往华盛顿的火车。

  “我准备上‘华尔街一周’节目,”他似乎有些自豪,“他们准备讨论我的书。

  阿兰·拉裴尔是在场的一个经理,他知道索罗斯不看电视,但他试图从电视台得到帮助。

  “你知道这个节目是谈什么的吗?”

  “当然,他们想讨论我的书。”索罗斯显得很自信。拉裴尔再次说道:

  “乔治,他们并不是想讨论你的书。他们想知道你准备买什么,你最喜欢的股票是什么,他们会问你许多你不想理睬的问题。”

  “不会,”索罗斯说,这次他的声音不再那么自信,“他们会讨论我的书。”

  那天晚上,索罗斯出现在电视节目中,果然两分钟的诙谐之后,问题就向他提出来了:

  “你喜欢的股票是什么?”

  不管怎样,索罗斯还是有所准备。

  “我不想告诉你。”

  结果他没有告诉他。

  不管怎么说,这次采访是他酋次进入公众生活的世界。但是,对此他并不觉得很舒服。索罗斯又进入了一个让他吃惊的圈子。

  唐纳德·卡兹写情绪索罗斯,说想采访他。但是,找到索罗斯是件很困难的事。这位作家似乎已使尽了浑身解数,直到他知道索罗斯写了一本书,后来他对这本书这样描述道,“这是一本十分费解的但有时却使人吃惊的杰作。”。

  卡兹给这位投资者写了封长信,恳求给他一次采访机会。他的请求表面上很令人高兴,谁能拒绝一个读者,拒绝一个声称读过你的书的人呢?几天后,索罗斯给予了卡兹仅10分钟的时间。其实,他不完全相信卡兹读过《点石成金》。

  卡兹到达索罗斯公司办公室后就被带到一间满是书籍的等候室里,这里有诸如《定量风险评价规则》和《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之类的书,他还发现了一本中文书和一本关于一个画家的书。不久,索罗斯走了进来,身着一套很漂亮的灰色西装,看起来很高兴。他陪着卡兹走进他那间宽敞的办公室。

  然后,索罗斯开始提问,问题提出来更像是一种陈述,带有犬儒主义或者怀疑的色彩。

  “哦,你说你正好看了我的书?”

  卡兹说他已经看过,但他感觉到索罗斯充满疑心。

  “你理解了吗?

  不管卡兹回答了些什么——他不能提供任何线索——这使索罗斯确定了与这位作家谈话的策略。他和在华盛顿电视讲话中观点一样,他只关心哲学问题,对赚钱丝毫不感兴趣。

  “我真正的兴趣在于真正的分析,”他对卡兹解释说,“这是我关心的理论。我在市场中的成功,仅仅给我提供了一个基础,因此,人们会重新看待我。我对找寻新的客户没有任何兴趣。,,

  然后,索罗斯咧嘴一笑:“而且,我确实没有打算通过这本书发财。”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2: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章 大崩溃

--------------------------------------------------------------------------------


  对市场连续变化趋势的信事变得比对市场容量的依赖更大。

  第一节 流血的预测80年代中期,股市的牛市使许多投资者获得了几十亿美元的收益。其中,收益最多的是乔治·索罗斯。

  1986年,量子投资公司的财富增加了42.1 %,达到15亿美元。索罗斯个人从公司中获得的收入达2亿美元。

  1985年和1986年,他为个人及其海外投资集团积累了25亿美元的财富。

  1982年8月到1987年8月,道·琼斯工业指数从776、92点攀升到2722.42点。按照索罗斯的反射理论,股市将攀升得更高。因为那些狂热的投资者将使股市进一步升高。

  但是,依据自己的理论,索罗斯知道,股市暴跌的局面迟早会出现。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当然它不可能马上到来。

  同时,9月2日的《财富》杂志封面刊登了索罗斯肖像,他宣称:股市并不见得好,特别是日本。

  他说:“股票升了再升,已脱离了价值的基本准则,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股票一定会低迷。因为股市价格过高,说明不了股市不能持续下去。如果你想知道美国股票价格如何过高的话,看看日本的就可以。”他在华尔街重复着上述观点。

  为了适应日本结算特点,东京股市进行了调整,但日本股市的收益率1987年10月仍为48、5%,而同期英国为17.3% ,美国为19.7%。索罗斯认为上述数字对东京股市来说是一个坏的预兆。

  他也知道许多日本公司特别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大量投资于其他公司的股票,有些公司甚至借债来进行自己的股市运作。随着东京股市的飞涨,大量股票上市公司使这些公司的股票价值大大提高。但是股市大暴跌的威胁始终笼罩在人们的心头。根据反射理论,索罗斯认识到疯狂的投资可能引发日本股市的暴跌。日本股市占全球股市的36%,因此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将会受到这种暴跌的影响。索罗斯对日本股市充满了悲观,“日本股市膨胀不可逆转,有秩序的收缩已不可能了,股市暴跌正在来到。

  他认为如果日本股市暴跌,美国股市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因为美国股市一点也不像日本的那样超出常规水平。因此,当他在华尔街看到美国存在着与导致日本股市走向极端相同的运作程序时,并不为美国股市过多担忧。接着,他把几亿美元的投资从东京转到了华尔街,他乐观他说:“美国股市只是最近才过热,但它能用平和、理智的方式纠正这些偏差。

  没有人同意这种观点。10月中旬,罗怕特·普罗斯特,一位著名的市场预测者,警告股民们应从股市撤出。与许多投资者一样,索罗斯对普罗斯特的评论感到震惊。10月14日,索罗斯在伦敦《金融时报》上撰文再次预言日本股市正走向暴跌。

  第二节 灾难的开始

  但接下来的却是富有戏剧性的一周。

  10月19日,纽约《金融时报》负责人安纳托利·卡利斯要求投资者注意股市正在发生的事情。

  他认为索罗斯是一名非凡的解说者,给他作了历史性的、富有哲理性的解说,俩人曾探讨了1929年股市和现在股市正在发生情况的类似之处,他说他毫不怀疑索罗斯对股市面临危险的所有见解,卡利斯记得索罗斯用轻松的口气说:“单从技术上讲,1929年发生的事情今天又出现了。”索罗斯的意思是说金融市场正在走向极度的崩溃,这是他一个时期以来所一直预言的。

  星期一,纽约股市暴跌了,下滑到创纪录的508.32点,索罗斯所预言的要暴跌的日本股市却极为坚挺,一直持续到星期二。华尔街股市暴跌,标志着,5年牛市的结束。

  10月22日.星期四,纽约股市又反弹300点,但接着又呈现熊市,美国股票交易量在海外股市交易中急剧下降,索罗斯决定抛售几个大的长期股票份额。

  巴洛恩对发生的事情描叙到:“其他的交易商捕捉到了陷入困境中的大商团信息,他们犹豫着,围绕着猎物。彼拍卖的股票从230点下降到220点,到215点,再到205点和200点,于是,交易商进行了收买。索罗斯在195点和210点之间进行抛售。这种变化是惊人的。是索罗斯集团的抛售而不是交易过程使期货交易的现金折价率达20%,从而低于卖合同中现金总额。5000份合同中的折价达2.5亿美元。期货经营公司的经理们只好承担了这笔钱。”

  索罗斯集团曾退出期货市场,期货市场马上就恢复了,在244、50点结束,索罗斯一天的损失达到了2亿美元。

  第三节 索罗斯的内疚

  像结果证明的那样,索罗斯是华尔街股市暴跌中最大的、唯一的亏损者。

  他承认他犯了一个判断上的错误、“我希望转变出现在股票市场,但回想一下,它明显出现在债券市场,特别是日本的债券市场,那里债券收益今年早期几个周内已翻了一番。”而美国债券市场在1987年春开始逐渐下降,索罗斯没有看到华尔街债券市场开始出现的下滑趋势,反而还期望美国股市的健康发展。

  电视经济评论员亚当·史密斯对索罗斯看到股市暴跌反而陷入感到奇怪。

  索罗斯但然道:“我犯了个大错误,因为我预料股市崩盘出现在日本,我为此作了准备,这将给我机会以防备在美国出现的股市下跌,但实际上这种崩盘出现在华尔街而不是日本。所以,我错了。

  第四节 一失足成千古惧

  1987年股市暴跌后不久,许多报刊发表文章,有见地的指出索罗斯损失了6.5亿一8亿美元。

  例如《纽约时报》于1987年10月28日报道:量子投资集团股票价格从每股1969年的41.25美元上升到股市暴跌之前的9793.36美元。《纽约时报》写道:“这一次可能是量子投资公司损失的第二年……自从8月份股市下滑以来,量子投资公司财产损失30%,从26亿美元下降到不足18亿美元。仅仅上周,索罗斯就抛售了成千上亿美元的股票。

  巴洛恩在《佛罗伊·挪瑞斯》杂志1987年11月2日的“交易者,,专栏中写道:“由于股市暴跌,量子投资公司遭受了32%的财产损失,从26亿美元下降到18亿美元。按照已洛恩的文章,索罗斯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损失了8、4亿美元。在同巴洛恩的一次简短的电话交谈中,索罗斯承认了商业上的损失,但声称自己公司的财富今年仍增加了2.5% 。

  人们关于1987年股市暴跌中索罗斯到底损失了多少财产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索罗斯,按照亚兰·拉裴尔的说法,索罗斯一直在使媒体相信他的损失远比谣传的8亿美元少得多。

  “很不幸,”拉裴尔评论道,“一些人喜欢把看到别人的失败作为自己的快乐。现在有许多关于量子投资公司的信息,但退回到1987年,外界能得到的关于量子公司的信息只是在《金融时报》中的‘海外信托投资’栏中作为行情表刊登的那一点儿。”

  损失的8亿美元并不是公司的财产价值,如果你想买入基金,你必须付相当于财产价值的钱以及一笔保险费……基金财产价值并不是你在《金融时报》上看到的,但人们并没认识到这一点,这就是他们怎样算出8亿美元的:

  “这些人说你进入10月份每股价值2万美元,而到月末则为1.6万美元,因此你每股损失了4000美元,但我认为他们的计算包含了保险费。我们实际的损失是3、5亿到4亿美元,大家都认为实际的损失为6.5亿到8亿美元。这太糟糕了。加里·格拉斯藤以乔治·索罗斯的名义向《纽约时报》解释了保险费问题,但《纽约时报》早已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使索罗斯很沮丧。

  “这不正确,”他说:“他们怎么能发表这样的结论?他们怎么这样做?”

  “我告诉他:‘乔治,你不要陷入无为的争论。这就是事情的全部。’”

  “但这确实使他变得脾气暴躁,除此之外与媒体的交流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实际上,股市的暴跌使索罗斯1981年的收益化为乌有。股市大崩汲后一周内,量子公司的股票价格下降了26.2% ,每股达到l0432.75元,这比所有美国股票平均下降17%的幅度还大。又据报道,量子公司从10月8日以来损失了31、9%,这意味着索罗斯个人损失了1亿美元。

  一名《时代》杂志的记者问索罗斯对这次挫折的反应。“我很乐观。”这是他所能做出的口答。在认识到这是一次较大的挫折后,他说:“我仍很高兴。”

  虽然10月份的股市暴跌是索罗斯的最严重的一次挫折,他仍极平静地承受了这次打击。“在暴跌时间,他十分平静,”他的一名投资伙伴说,“他的状态比我见过的所有人都好,他可能认为,市场不应有所反应。但是,一旦错误出现,他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对于索罗斯来说,暴跌没有结束,他认为另一场金融崩溃有可能发生。“许多人正在使股市升温而脱离常规,”他说:“正如60年代和70年代股市下跌使50年代和60年代积累起来的财富化为乌有,现在在灾难面前股市又将面临新的考验。”

  在1988年早期他写的一篇文章中,他注意到了1987年与1929年的股市狂跌之间的明显相似之处。

  在所有的市场中,联系自身并不总是用相同的力量发挥作用

  在所有市场中,各种联系自身并不总是用相同的力量发挥作用。虽然如此,作用的方式却经常显示出相似性。如1987年和1929年的股市暴跌无论在货币流通趋势上升和下降方面,货币超出常规的趋势是一样的显著。

  “在货币市场,国际货币流通的相对重要性和过分的汇率波动之间的联系正在加强。而国际资本的流通正在呈连续递增趋势

  “但在股票市场,连续增长的趋势几乎没被注意到……当人们对市场平均指数作出判断时,很难脱离市场趋向而作出独立的判断……

  “最终,对市场连续变化趋势的依赖变得比对市场容量的依赖更大,当一个市场开始衰落时,这种衰落将加剧,直到市场瓦解为止,许多设想的市场自动调节机制都不能运行。

  “对市场流动性及流动性缺乏的讨论更多地被误解了,重要的是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平衡。对连续变化趋势的思考(如指数、运行规则、技术分析)和连续变化趋势的主体(如有价证券、保险和选择权)打破了这种平衡。金融市场需要买方订单和卖方的货单顺利实施而避免过多的成本,但超出一定范围,这种流动性是有害的,因为它鼓励连续性行为。

  对市场连续变化趋势的信奉变得比对市场容虽的信赖更大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到1987年末,量子公司的财富仍上升了14.1%;达18亿美元。

  实际上,股市暴跌只是引起索罗斯在华尔街地位的轻微震动。

  当《金融世界》杂志发表它的华尔街所获报酬最高人的年度概览时,索罗斯名例第二,在保罗·约翰斯之后,约翰斯的收入估计在8000万一1 亿美元之间。索罗斯1987年的收入,尽管有股市暴跌,仍为7450万美元,难怪他平静地接受了股市暴跌所带来的损失!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2: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章 高处不胜寒

--------------------------------------------------------------------------------


  你对还是错,这并不至要。重要的是你决策正确时收益多少,错时损失多少。

  第一节 德鲁肯米勒

  由于将注意力和热情专注于东欧和前苏联地区,乔治·索罗斯越来越不愿意紧密关注量子公司的日常运作了。他是能够分心的,从80年代中期,公司财产价值达10亿美元之上。索罗斯正在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但他希望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促进欧洲社会开放上,而较少地操心于赚钱。

  到1988年秋,索罗斯决定选一个人,这个人不仅能负责公司的管理,而且能随时接管整个公司的运作,这个人还能在投资领域作出决定。找到这个人并使他成为舵手是索罗斯所做出决定中最重要的一个。

  他选择了斯但莱·德鲁肯米勒。

  和索罗斯一样,德鲁肯米勒,早期并没受到媒体注意。他是一名投资天才,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他在缅因州的波顿大学学习英语和经济学,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密执安大学攻读经济学研究生,但随即发现经济学过于量化和理论化,对现实看起来毫无作用。

  德鲁肯米勒于1977年成为匹兹堡国家银行的一名股票分析员,年薪10800美元。不久,他成为证券研究的项目负责人,年薪23000美元,后来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又成为部门经理,年薪481000美元。两年后的1980年,当他28岁时,他离开了该银行建立了自己的金融管理公司。这一行动是应一家证券公司的经理的要求所做的,该公司给他月薪1万美元。德鲁肯米勒命名自己的基金为杜昆森资本管理公司。

  6年后,德鲁肯米勒成为杜富斯公司的一名基金管理员。在该公司,他管理着股票、债券和货币在长期和短期方面在市场的进出。他的天才受到了好评。德鲁肯米勒被授权负责几个基金的发展,最著名的是1987年3月建立的战略进取投资公司,在以后的17个月中,该公司一直是这一行业中运行最好的。

  德鲁肯米勒在战略投资公司的成功引起了索罗斯的注意。按照索罗斯的安排,德鲁肯米勒首先找到了索罗斯。德鲁肯米勒很符合索罗斯所要寻找的那个人。虽然德鲁肯米勒一直在考虑回去全身心地经营自己的投资公司,但索罗斯是他崇拜的偶像:“他看上去早在我20年前就已奉行我所选用的经营哲学,”这种哲学就是掌握长期和短期股票的核心分额,利用贷款投资去交易期货买卖、债券和货币。

  索罗斯邀请德鲁肯米勒会谈了几次。

  德鲁肯米勒无法平静了,是回到杜昆森公司,还是冒险为索罗斯工作?

  德鲁肯米勒听说过有关索罗斯的事情,他知道,索罗斯爱凭一时兴致雇佣人,并且量子公司的工作变动串是很高的,当他把要去量子投资公司工作的想法告诉他的投资圈内的朋友时,他们都建议他不要到那儿工作。

  谣言没有过多地干扰他。他所设想的最坏的情景是,在索罗斯解雇他之前他有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他会接受一个教训。但一旦他返回杜昆森,这一年的工作对他来说是有利的。

  决定吸收德鲁肯米勒之后,索罗斯发出了急切的邀请,甚至在他正式雇佣德鲁肯米勒之前,索罗斯就已称呼他为“我的接班人”,这对德鲁肯米勒来说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也是令人害怕的事情。“当我到索罗斯家中接受会见时,他的儿子就提醒我,我是第十个‘接班人’,没有一个人持续太长的时间……第二天,当我走到索罗斯办公室时,职员都称呼我为“接班人”,但他们也认为这太可笑。”

  1988年9月,索罗斯把工作交给德鲁肯米勒,德鲁肯米勒接受了它。现在德鲁肯米勒所要做的是证明他胜任此项工作。

  开始的六个月是极为残酷的,正如德鲁肯米勒所担心的那样。两个人可能有相似的经营哲学信条,但他们的执行这些信条的战略不同,德鲁肯米勒想独立地操作,不想让乔治·索罗斯监视着自己并反复揣测自己的每一个行动。而索罗斯不想给德鲁肯米勒过多的自由,他必须掌握这种自由,因此索罗斯企图控制德鲁肯米勒。

  任何一个新雇员都不想与老板发生冲突。因此,当索罗斯建议某事时,德鲁肯米勒只是执行,德鲁肯米勒为索罗斯所震慑,他常把索罗斯描绘成时代的最伟大的投资者。

  但后来德鲁肯米勒对索罗斯的让步变成了索罗斯对德鲁肯米勒的了。对于出自索罗斯之口的事情持异议这似乎大愚蠢,但德鲁肯米勒不肯只作一名职员,他最后告诉索罗斯:“你不可能在一个厨房同时做两分菜,这不可能。”索罗斯答应让步,但实际上却没有任何变化发生。德鲁肯米勒采取的逆来顺受态度是暂时的,于是1989年8月,在德鲁肯米勒加入量子公司后近一年,两个人发生了第一次公开的争吵。

  德鲁肯米勒独自在债券市场取得了一个份额,而索罗斯没与德鲁肯米勒商量又把这些债券卖掉了,这是索罗斯第一次背着德鲁肯米勒所做的事。

  德鲁肯米勒愤怒了,两个人互相争吵着,最后索罗斯冷静下来,答应他将与德鲁肯米勒保持一定距离,不再干扰他。

  索罗斯知道,他和德鲁肯米勒度过了这些令人难堪的时期。

  “开始,他发现很难为我工作。虽然我给了他很大权力,但他仍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受压抑,因此他感到他工作得不加入我的公司之前那样好。”

  索罗斯能适应这样的安排?德鲁肯米勒心存疑虑,索罗斯以前曾没采取过低姿态,现在他为什么要开始新的篇章?

  但随后的几个月,在1989年下半年,德鲁肯米勒碰到了好运。

  此时,东欧发生了巨变。11月柏林墙倒塌,索罗斯天天追综东欧所发生的事件,他说1989年夏季,我就告诉斯但莱他必须全面负责基金的管理,从那时起我们没有一点难处,我成了教练,而他成了参赛者,我们的操作提高了……

  没有索罗斯干预,在相信柏林墙倒塌后德国马克将坚挺的基础上,德鲁肯米勒为量子投资做了他的第一笔大生意。虽然看不到索罗斯,但德鲁肯米勒脑中却留有索罗斯的印象,他想起了《点石成金》,特别是索罗斯关于货币的理论。其中一部分就是随着一个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紧缩政策出现的同时,又出现了巨大的财政赤字,那么,一个国家货币值将上升,现在正是在德国马克上下赌注的最佳时机。

  实际中,索罗斯的理论与现实截然不同。在柏林墙倒塌后的两天,马克贬值了,人们相信财政赤字将增大,而这对德国货币将形成伤害。虽然如此,德鲁肯米勒仍遵从索罗斯的建议,在以后几天内在货币市场投入了20亿美元的份额,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他也相信日经指数上涨太高了,日本银行正在执行紧缩货币的政策,德鲁肯米勒于1989年下半年卖空了日本股票,这对量子公司又是一次幸运。

  第二节 小试牛刀

  80年代后期,美国的借贷风气极大地帮助了大集团投资者如索罗斯和德鲁肯米勒。

  1989年下半年一开始,短期利率收益变得低于长期利率。《格兰特利率观察家》主编詹姆士·格兰特解释说:“因为你能以3.5%利率借贷,并购买能给你带来5.5% 利润的政府债券。要是延长你的交易,这微不足道的两个百分点就能获得巨大的收益。”

  理论上“微不足道的两个百分点”适用于任何人,投机交易集团也有方法充分利用这一机会。格兰特评论说:“投机交易集团有那种平衡单准许他们抵押货款,你和我不能像他们那样借出10亿美元的钱……”

  “过去几年发生的事情所不同的是个人合伙能并且一直在持续借贷。如果你开始有10亿美元资本,你就能借到许多钱……好!如果你用10亿美元,或50亿美元来做,你所能做的就是在早晨显示你的财富价值!……这种商业气候适合投机,适合大规模的投机。

  早在1991年,德鲁肯米勒就在美国和日本货币市场取得了30亿美元的短期份额。在美国和世界的债券市场,他也取得了一个巨大的短期份额。有人认为1991年前两周,一旦美国攻击伊拉克,市场将严重下跌。

  德鲁肯米勒不同意这种认识,他把量子公司的期货买卖份额从短期转到了长期,他保留了在股票特别是银行和不动产的较大的短期份额。到战争爆发,量子投资公司的市场份额全部是长期的。结果证明,德鲁肯米勒的预测是正确的,尽管到1991年1月市场份额不太合理:30亿美元的无定息股票的短期份额,30亿美元的美元对换马克的短期份额,加上一个在日本和美国的大的短期份额。但到1月底,量子投资公司在日本和美国的债券短期投资利润在盘旋上升。

  量子投资公司获得了53.4% 的收益,其财产价值达3157259730美元,公司一名发言人说:“今年我们很幸运,我们在股票、货币、债券交易上获得了巨大利润,像这样幸运是极少见的。”上半年,这些交易还是牛市,但到了下半年后,就呈熊市。

  德鲁肯米勒1991年的最大的成功是他在欧洲、日本和美国债券和货币方面所下的120亿美元的赌注。当债券价格在八、九月的经济衰退中上升时,量子公司赚了上亿美元的钱。量子公司在生物技术股票方面也做得很好,在墨西哥的电话股票及其他一些股票上赚了2亿美元。德鲁肯米勒为其老板做得如此好,使索罗斯成为美国1991年收入最多的人,达17亿美元。

  德肯米勒做得很好,得到了索罗斯的极高敬意。

  从分工上讲,德鲁肯米勒是12个经理之一,但事实上,他管理整个公司的运作过程,自德鲁肯米勒接管量子投资公司以来,公司每年财富收益平均为42%,高于索罗斯创纪录的30%。1989年,在德鲁肯米勒领导下,量子公司的财富增长31;6%,19oo年为29。6%,1992年为53.4% ,1992年为68.6% ,1993年为72%。

  虽然很少得到索罗斯的直接指导,德鲁肯米勒仍把这些功绩归于索罗斯,他遵从了索罗斯关于怎样建立长期收益的哲学信条,这产生了巨大作用。

  通过时资本和国内挤兑的保持来获得较高收益

  索罗斯对德鲁肯米勒解释如何获得长期收益,就是“通过对资本和国内挤兑的保持,你要极富进取心,特别是当你取得好的收益时。许多经营者一旦获得收益达30%到40%时,就极小心地进行交易,而不极力地获取早已认识到的收益,真正获得较高长期收益的办法是用心努力去做,直到你的收益达到30% 到40%,接着,如果你有信心,实现一年100%呢,如果你能把几个年收益率l00%连起来而避免下降的年份,那么你就真正地获得了较出色的长期收益。

  德鲁肯米勒提及到索罗斯教给他最著名的信条则是“无论你是对还是锗,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决策正确时收益多少,错时损失多少。有几次当我在市场上做得对面没有达到最大收益时,索罗斯批评了我。

  你对还是锗,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决策正确时收益多少。错时损失多少

  德鲁肯米勒在量子公司工作后不久,就知道了这些,他对美元无多大热心,当他在德国马克交换市场上取得了一个硕大的市场短期份额,这一份额开始对他有利时,他自感极好。但索罗斯在他的办公室和他一起谈论了这一问题。

  “你有多大的份额?”他问。

  “10亿美元,”德鲁肯米勒回答。

  “你这叫份额?”索罗斯说,这以后就成了华尔街的俗语。

  索罗斯建议德鲁肯米勒把它的份额增加一倍,他照办了,正如索罗斯所预料的那样,量子公司获得了很大收益。

  德鲁肯米勒说:“索罗斯教育我,当你在交易中极端自信时,你必须走到头,要勇于做一个不知足的人,勇于利用巨大的贷款投机去获得收益。正如索罗斯所提及的,当你正确时,你不一定收益最多。”

  第三节 苏珊

  他经常说,对他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之一的是他的妻子苏珊,他公开和私下都说过,“苏珊极力使我保持人情味。

  有一个时期,索罗斯想住到伦敦,在那儿他更能接近东欧和前苏联地区,这一想法最迫切时是在80年代和刃年代。但苏珊希望为了孩子,大家一起住在纽约,最后苏珊说服了索罗斯。虽然索罗斯花了许多时间在全球各地做生意,但一家人还是住在了纽约。

  对于对索罗斯不利的公众来说,苏珊是一个明显的把柄,1991年发生的争论事件是由苏珊对索罗斯的英国男管家和厨师不满引起的,这两人的年薪各为3.5万英磅,而且还结了婚。

  当时的报纸披露:索罗斯离开家后,苏珊就认为尼克·戴维森的英国风味饭菜极为不好,她招进的主厨是美国的米里亚姆·桑切斯。《纽约邮报》还报道了索罗斯用名贵的拉夫提酒做菜的事件。据英国《每日电讯》报道,桑切斯和戴维森某日发生了关于用哪把匙子来吃蛋奶酥的争吵。苏珊解雇了戴维森和那名厨师,这一对夫妻求诉于英国法庭,苏珊告诉法庭她喜欢桑切斯的饭菜而戴维森的炒得有点过火。戴维森争辩道他与桑切斯之间的争吵是苏珊设下的诡计。

  “索罗斯夫人比索罗斯年轻25岁,我担心她要得到她想要的东西,”戴维森说,“在索罗斯离开后,她解雇了我,因此我试图给索罗斯打电话,但他不与我说话。”另据报纸报道,1991年5月,英国法庭判决苏珊付戴维森4万美元,这是依据法律所应给予的大部分赔偿费。

  一名索罗斯朋友,英国记者安纳托利·凯利斯告诉我“拉夫提酒”插曲看起来完全不合理,他对英国媒界对此事的报道感到难堪。“一点也没有真实的迹象……索罗斯住的别墅同他现在住的房子一样,状况并不好,他的夫人用拉夫提酒做菜似乎不合理,我在他们的伦敦家中用过几次餐,说他们让一个人去买最贵的酒倒人菜中是不可想象的,这不是他们的生活作风。

  1993年,苏珊·索罗斯建立了她自己的学校一一巴特装饰艺术研究中心。这个中心位于纽约西86街,是巴特大学的一部分,设立了两年的装饰、家具和建筑学课程,她得到了他丈夫66o万美元的资助。

  第四节 繁殖

  量子投资公司发展的如此之快,索罗斯和德鲁肯米勒认为是量子公司之外建立公司的时候了。因此在1991年和1992年,索罗斯行动加快了,与量子投资公司一样,垮萨公司于1991年由索罗斯建立,投资领域涉及到从货币到日用品,垮萨由量子投资公司之外的15名经理管理,索罗斯管理的领域是为该公司进行货币交易。

  1992年,量子发展投资公司和限额投资公司建立了。前者虽可以在美国和欧洲,以及在货币和债券及股票投资,但更多集中于亚洲和拉美新出现的股市。限额投资公司是“基金的基金”,它由另外10名管理者经营。总起来,1993年初,量于公司共有有价证券金额500亿美元。德鲁肯米勒直接控制量子投资公司,还监督着其他投资公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开放平台|免责声明|小黑屋|手机版|爱股网 ( 陕ICP备19013157号 )

GMT+8, 2024-12-22 10: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