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unshine 于 2012-1-12 09:24 编辑
每次重读格雷厄姆的经典,都为他那理智严谨的思想所倾倒。
格雷厄姆认为,股票是否低估,只有两个方法可以分析,一个是分析公司可辨认的资产价值(扣除无形资产的净资产,或者更苛刻的净流动资产甚至是现金)与市场价格比较,一个是通过评估该公司未来可能产生的收益和资产增值。
他不赞成用第二种方法的原因是,如果一个公司前途明显比较好,那几乎肯定已经在当前的股票价格中得到反映——而且常常是过分贴现。投资者应更多的倾向于风险的考虑,而不是未来的预期。
到了后期,他也逐渐的认为,谨慎的使用第二种方法,也是可以的。只需时刻牢记,不要为预期支出太多。
格雷厄姆在1934年时期,曾多次强调,安全边际源于企业实在的资产(扣除无形资产后可辨认的净资产,或者是更苛刻的净流动资产甚至是现金)。但1963年的格雷厄姆,发生了转变,他认为企业如果未来经营不善,那么再低的价格买入公司股票,也都是错误的;反过来思考,如果整体资产长期来看是能实现增值的,那么可以适当的为其支付一点溢价。这表明,晚期的格雷厄姆扩展了自己的范畴:投资者可以适当参与那些前景较好的公司(也意味着价格更高)。
综观格老在股票估值方面的态度,他认为人的认知能力都是有限的,对任何企业的分析和预测都存在片面和主观性,我们往往为预期支付太多,这些造成了我们的损失。
所以,他不赞成预测未来业绩作为估值基础,不赞成寻找不死的公司,而建议我们去看那些实实在在的今天账面上就有的净资产。
但是,巴菲特开始寻找不死的公司,寻找那些有强大护城河、生命周期长的企业,终生持有。强大的护城河保证经营收益不断增长,从而能够保证公司内在价值迅速增长。
详尽分析公司过去资料,并且超越财务数据,寻找导致过去导致公司成功的因素是什么,然后看看这些因素能否继续发挥作用。如果这些因素在未来环境中能继续发挥作用,那么公司肯定会继续成功;如果不能,那么就要小心了。
至今为止,巴菲特只找到了四只他宣布终生持有的公司(后来还卖掉了一只)。
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思想,实在不能说哪个更好。
而停留在用现在的财务数据预测未来业绩,以此来估值的投资者,既不像格雷厄姆也不像巴菲特,既不像技术分析也不像价值投资,只能称为“四不像”。
但是,大部分价值投资者就是停留在这一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