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爱股网投资文摘收录50多名国内知名价值投资博客的文章,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最新、最有价值的投资文摘。在这里你可以领略投资高手们的投资理念,关注他们的投资组合,了解他们的选股思路以及他们对个股和行业的看法。
—————————————————————————————————————————————2011-09-07 21:20:00 新浪博客 millionaire
经过中恒黑天鹅现在理解巴老价值投资的难更深刻了,如果说中恒从22元多掉到15元令我心情不爽的话,巴老拿着比亚迪从88元掉到16元真的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对以前一句“当闪电打下来的时候,我们必须在场”体会更深。学习判断力和锻炼忍耐力比短期赚小钱的意义来得深远,我深信中恒黑天鹅是让我以后赚得更多而不是更少。中恒给我的最大教训是--投资的企业必须有稳定的经营史。
前面有几个留言挺有意思的,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以下是黑球大帝的一篇博文,给博主分享一下,别无他意
冷静思考中恒基本面:
1.主要竞争力是血栓通国家独家基药品种之一;其他如饮料或房地产不看也罢。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窄护城河特征。但后续产品虽是有,但较遥远。
2.
中恒属于典型的“困境反转---高速增长---稳定增长型”。本博主认为经过三年的高速增长后,步入稳定增长型是大概率事件,所以你不能奢求非常高的收
益,林奇大师早有论断,在这里不用再描述。抱着对中恒集团感情非常深的朋友如果你仍旧沉浸在以前的高速增长中享有高PE的时代不具有可持续性的。虽然连续
的下跌,其估值有吸引力,但即使这样,你需要定位成稳定增长型企业。
3.市值在黑天鹅事件前达到200亿的企业,在A股市场能够超出他的
没有几个,而超出他的医药企业无不是在某个领域占有制高点。比如输液王者,科伦药业,比如高端专科用药恒瑞医药等等,后面无不是看到非常清晰的产品布局及
战略布局。而中恒集团似乎看不到这个目标,仍在迷糊。以200亿市值为分界线,可以划分是否为稳定增长型是可靠的。
后记:记
得在群中我曾讲过:天士力做了上十年,其主打产品才做到10来个亿,而中恒可以凭借优异的产品迅速在两年可以做到18亿?实在是违背市场规律。很多朋友认
为也是理所当然的。由此是在当初合同签定当初,一片叫好之声犹如在耳,认为这样强强联合肯定是超常规发展。而事实证明任何一个新鲜事物需要尊重规律的合理
性,而当初有些朋友提出的不合理性被持有中恒的朋友骂得狗血淋头,可以反证独立客观性是多么的重要。甚至有些中恒朋友,买了“龟苓宝”来推断一两年可以销
售到五个亿,纯粹坐在办公室用计算器分析企业实在太容易。而本人至今在深圳发达地区未见到他的铺货。而深圳是全国4大发达城市之一。 由此延伸一个问
题,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持有的股票,抛开个人情感,丝丝入茧,见微知著发现问题,需要莫大的勇气。
黑球大帝兄也是专注医药股的价值投资者,我坚信专注能成就事业。有点不同于大帝兄的看法:
1 中恒的窄护城河我非常同意,前面的文章我提过,不重复了。
2
个人认为由结论推到结论的思维方式可能导致看问题的片面甚至以偏概全,困境翻转--高速增长--稳定增长常见于周期性行业里面的平庸企业,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形式,但并不能由此推导到中恒的发展模式上面,因为其转变根源不一致。中恒的翻转并不是得益于市场的景气程度,而是落后的体制改革,现在血栓通的放量其实很有底蕴,只是限制于落后的体制得不到产能和销售的放量,它的发展历程跟天力士的丹参滴丸是不一样的,丹参滴丸是研发--市场开拓--销售放量,血栓通就不一样,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市场、产品摆在那里就等你生产,许淑青做的是四两拨千斤的事,所以不要眼馋两年10个亿以上。
良好的管理是落后体制企业发展的催化剂,体制改革带来的成长很多时候没有3年的界限,可以看看白药和阿胶的例子,华润入主阿胶捡了个大便宜,同时带来阿胶体制红利的释放,目前还在高速成长;白药是内部体制改革,王明辉由上而下的改革使得白药脱胎换骨,高速发展已经不止10年。中恒入主梧州制药,许淑青在做的事情我认为跟前面的例子非常类似,不同的是梧州制药的体制没有前二者强壮,但不应该限于高速发展3年,中恒的储备还很多,还有不少值得开发的产品,只是血栓通是最有潜力,最容易获得市场而有一定保护壁垒的品种,所以中恒的重点目前只有一个血栓通。
3
200亿的论点至今没有看到过令人信服的依据,是达到200亿规模不经济超于规模经济?还是200亿市场融资难度变异?还是仅仅是统计学数据,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的严谨性?我不认为这能成为其中一个中恒不容易达到200亿的论据。
我只能说你对银行股真的不了解。银行普遍80%以上的利润由息差决定,仅20%左右的利润是由中间收入贡献。就算中间收入增长100%,对银行利润影响也相比有限。今年银行利润好大部分在于净息差上升
很感谢你提出来,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看了好多研报没有找到这方面数据,经你这么一提,确实中间收入占比才20%,对利润影响不十分显著,但是必须重视中间收入的战略地位,除了跟美国大银行相比站利润约50%的战略地位相比,中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发展空间实在非常大,而且它是不占用资本的,以后可能对银行提高ROA起到决定性作用。长远看来,其实我对银行业最大的顾虑是资产状况的恶化和金融脱媒。
搞不懂的就不做嘛,再明白不过了。
一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整不明白的公司,干嘛非得买它?
两千多只股票,可选的范围太多了,不必听别人说什么这个低估,那个高估,还是自己独立判断,相信自己。
不懂不做那是当然的,但这涉及一个扩大能力圈问题,作为一个美国证券史上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我没有理由拒绝自己在这里下功夫,当然到最后如果我发现它不是我能理解的,我还是不会去碰他。
—————————————————————————————————————————————
【备注】该文章来源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20bc70100xf8y.html,爱股网不对其内容负责。请各位运用独立思考的能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