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幅生猛诡秘的创业板459亿超募资金饕餮全图景。 创业板从来不乏奇迹。据理财周报机构投资者数据中心统计,截至8月18日,103家创业板公司实际募资总额达693.27亿元。其中,超募资金总额达到459.12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超募4.46亿元,整体超募率高达196%。
触目惊心。这103家创业板公司无一例外全部超募。最高者国民技术(120.730,-1.97,-1.61%),超募资金高达19.65亿,最低者华星创业(26.100,0.05,0.19%)超募也有4746万。
你可以想象,459亿超募资金背后的狂欢。但你难以想象,在这场资本与资金的狂欢中,459亿超募资金如何被逐一瓜分。本期,理财周报特别为您揭开这批资金流向谜底。
解剖459亿超募资金的8大流向
据理财周报机构投资者数据中心统计,截至8月18日,103家创业板公司中,78家已陆续公布部分超募资金使用计划,仍有25家公司、合计119.2亿超募资金尚未公布超募计划。这意味着,119.2亿超募资金仍躺在募集资指定金银行账户上,以2.25%、0.36%不等的年利率计算收益。
今年1月,证监会规定,创业板公司在募集资金到账后6个月内需合理确定超募资金用途。但网宿科技(20.370,0.37,1.85%)、宝通带业(20.760,-0.24,-1.14%)、上海凯宝(32.060,-0.58,-1.78%)、台基股份(37.900,-0.09,-0.24%)、福瑞股份(33.400,0.60,1.83%)等六家公司已超出6个月期限,但其超募资金运用计划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
在已公布超募计划的78家公司中,明确用途的资金仅116.2亿元,占创业板全部超募资金的25.3%,另外223.7亿元资金和上述25家公司的做法一致,存于指定账户吃利息。
也就是说,目前,创业板459.12亿超募资金中,总共有342.92亿元躺在指定账户以存款方式进行,占比高达74.69%。难以想象,被寄以“高新科技孵化器”厚望的创业板,孕育着一群投资方式和思维方式如此保守的公司。
而已明确用途的116.2亿超募资金主要流向7个领域:项目投资、补充资金、并购扩张、还银行贷款、银行存款、圈地买房买车、市场推广及营销网络建设。
接下来,你可以看到的是,仍有42.2%的钱以补充流动资金、还贷和银行存款的方式流入银行,这三类资金合计49.1亿元。按证监会规定,超募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和还贷的金额,每年累计不得超过超募资金总额的20%。多数公司都设法逼近这20%的红线,最大限度地套出资金,这也成了创业板置换出超募资金的重要方式。在78家已公布超募资金使用计划的公司中,有55家不约而同选择了以上途径。
而对银行存款,公司使出的招数是将超募资金从指定账户挪移到另一个不受监管的定期账户。典型代表是南都电源和豫金刚石,分别将10亿和4亿资金存入定期账户。
事实上,这115.9亿“去向已明”的超募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的,只有用于项目投资和并购扩张的53.8亿元,占459亿超募资金的11.7%。其中,38.9亿投入项目投资,27家公司共提出32个项目。遗憾的是,这32个项目中,新鲜的投资项目不多,多是上市前投资项目,不少公司乘机以用超募资金置换前期自有资金投入的方式又套出一笔钱。据理财周报统计,上述27家有投资项目的公司中,有18家合计6.37亿超募资金存在资金置换情况。
值得提醒的是,你不能忽视创业板并购扩张的热情,目前14.9亿的扩张速度还远远只是开始。当内生性受到限制,外延性扩张将成为多数创业板公司的第一选择。
超募资金最受人诟病的是流向圈地买房买车的部分。目前,有13家公司以提升公司形象、便于集中管理的名义圈地买房买车,合计9.49亿元。
最后,你需要警惕的是,还有一群公司以建设营销网络的名义花钱,究其实质,无非是做广告、装点门面,甚至是买房买车。目前,有7家公司在这上面花了3.88亿。
创业板公司的四种人格取向
见微知著。一家公司花钱的态度,往往折射它的性格和气质。通过对103家创业板公司募集资金投向的梳理,我们发现这103家公司气质迥异。按其花钱方式,大体可划分为:中庸型、进取型、激进型及享乐型四种人格取向。
中庸型:此类公司最为常见。这些公司显得过于谨慎,花钱方式相当保守,超募资金使用简单直接:还钱、存钱、补钱。典型代表是南都电源和网宿科技。南都电源将其89.15%的超募资金全部用在还贷、补充流动资金和银行存款上。南都电源还将10亿超募资金存定期,尽管利息收入不菲,但其机会成本也相当大,发展可能性被锁定。网宿科技的中庸则表现在对超募资金采取“鸵鸟政策”,作为第一批上市公司,网宿科技上市10个月仍未公布超募计划,拖延时间为创业板之最。
进取型:还贷、补充资金、投资项目几项俱进,如新大新材(48.110,0.80,1.69%)、长信科技(30.700,-0.43,-1.38%)。因为其项目多是前期储备项目,一般而言问题不大。目前,有27家公司已有明确投向项目,但也有不少是“编项目”鱼目混珠,以套取超募资金。
激进型:借助手中资金快速扩张规模和抢占市场份额。这类公司以连锁类公司为主,以单一商业模式快速复制扩张,“给点阳光就灿烂”。典型代表是爱尔眼科(39.590,0.62,1.59%)和吉峰农机(33.220,0.03,0.09%)。自上市以来,爱尔眼科已公布4次超募资金使用计划,每次都与并购扩张有关,目前已新建或者收购10多家地方医院,以不到一月时间扩张一家的速度扩张。这类公司成长极快,但其中风险和陷阱不可小觑。
享乐型:不少公司把钱花在形象工程上,热衷圈地买房买车,装点门面。代表公司有南风股份(45.700,-0.90,-1.93%)和神州泰岳(54.230,-0.77,-1.40%)。南风股份以1.2亿超募资金拍下一地,花去一半的超募金额。神州泰岳则斥资2.87亿建设、装修办公楼,创下创业板之最。
创业板致命缺陷:差的不是钱,是创意和好项目
对459亿资金最终流向谜底,你完全有理由失望。
这个谜底蕴含的一个残酷事实是,创业板从投资者手中多拿走的459亿元,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资本市场兜了一圈后,这459亿重新以募集资金专户的名义,或其他变相的方式,绝大部分又躺回了银行账户。这与投资者直接把钱存进银行并没有本质区别。
这显然与创业板本身被赋予的使命格格不入。创业板的初衷是为代表未来新兴产业方向的创新公司提供融资平台。但在103家公司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缺乏想法、缺乏激情、缺乏好项目、止步不前的犹豫和尴尬,着实让人遗憾。
而发行制度上的某些漏洞也正好成全了某些人的“上市圈钱梦”。创业板“三高”现象层出不穷,超募现象一直都在。103家创业板公司2009年平均净利润是5835万元。而“第一超募王”国民技术19.65亿的超募资金,若全部存入银行,按一年定期存款率2.25%计,其每年可坐收4421万利息,相当于创业板平均净利润的75.8%。在找不到好项目,又被禁炒股、想象力接近枯竭时,很多创业板第一本能反应自然是回避激烈的市场竞争,宁愿把钱存进银行,稳坐钓鱼台。
钱来了,创意和想法却迟迟不来,这是许多创业板公司的悲哀。这469亿超募资金异常沉重。它昭示着,缺乏创业家精神、制度规范、创新精神以及我们这个民族丧失已久的想象力和激情,创业板将难成大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