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爱股网投资文摘收录50多名国内知名价值投资博客的文章,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最新、最有价值的投资文摘。在这里你可以领略投资高手们的投资理念,关注他们的投资组合,了解他们的选股思路以及他们对个股和行业的看法。
—————————————————————————————————————————————2011-02-14 08:59:45 新浪博客 股民老K
(对于金融保险行业,我是抱着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态度进入的,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个有着永恒生命力,同时风险变幻莫测的领域,才能迈向投资名人堂。巴菲特自己,包括最近他所挑选进入接班人候选阵营的康布斯,在金融保险领域,如果能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才能达到投资名人堂的门槛)
以下为历年来巴菲特致股东们的信中关于保险行业的节选,有些措辞不完全一样,因为有的地方我不是照抄,稍微概括了一下,另外节选非常零乱,因为我是边看边记的哈:
1967年
以860万美元购并国家产险及国家海上火险公司(两者为姐妹公司),进军保险业。当年,他们的保费收入为2200万美元。
1977年
时至今日,累积年保费收入为1.51亿美元,期间没有融资。本身成长,再加上新创立的公司(1970年的Cornhusker产险、1971年的Lakeland火险、1972年的德州联合保险、1973年的爱荷华保险、1977年的堪萨斯火险公司),购并的公司(1971年的家庭与汽车保险、1976年中央火险、1977年的赛普路斯保险公司)。
保险这行业虽然小错不断,但大致上还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成果,...选择顺风而非逆风产业环境的重要性。
预计保险理赔成本以每个月1%的幅度增加(那么一年就是12.7%),原因是通货膨胀和理赔的社会舆论压力。核保时保费调涨的速度明显趋缓,所以,预计下半年核保利润空间将大幅缩减。(空间=核保时高保费-理赔低成本)当市场紧绷形式转为宽松,费率又将变得失控。严格的核保纪律必须坚持,眼睁睁看着其他业者以疯狂的价格抢走生意。(疯狂:即核保时保费过低)保险公司提供的制式保单很容易为其他同业所模仿(同质化),保险事业的本质使得经理人的表现,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78年
保险业的景气循环已于1979年开始反转向下。只有当费率增加的幅度与成本上扬的速度一致时,才得以维持稳定的利润空间。以远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买入SAFECO股票,该公司大概是目前全美最优秀的大型产物意外险公司。
1979年
预期1980年整个业界表现将如去年一般会持续恶化。
国家产险,Phil宁愿少接单也不做亏本生意。
再保业务,竞争激烈,保费下降。
现在的低利率环境使得业者会倾向牺牲部分核保损失,再试图从投资收益上弥补回来。竞争越来越激烈。
尽管竞争激烈,充满意外,但我们还是认为保险业是个相当不错的行业,它有加大(而且是极大幅度)经营能力天赋的特性。(老K注:即经营管理好,业绩表现就更好,经营管理坏,业绩表现就更坏)
某些产物保险公司有鉴于通货膨胀高涨,决定将原本一年期的保单缩短为半年为期,因为无法衡量未来12个月的成本,却一转身去买三、四十年的固定利率债券。(老K注:不应该投长期固定利率债券,如果为流动性需要,可以买可转换债券)
1980年
GEICO盖可保险,33%股权,720万股。持股成本,4700万美元。在1976年和1980年分两次投入,利润高达2000万美元(老K注:买入时,PE只有3倍不到!)。
GEICO在1976年几乎破产(汽车保险),与1964年美国运通爆发的色拉油丑闻事件类似,两家公司一时的打击并未毁掉原本的经济基础,......化险为夷。
预计1981年到1982年综合比率会继续升高,业界的核保损失将向上攀升。
债券价格下跌,会计原则允许将长期债券投资金额以摊销成本方式记录,只要债券价格下跌超过1/3,很可能把公司的净值全部吃光。一旦保护规模缩减,资金流动性不足,将被迫出售部分债券,使得损失浮上台面,保险公司的净值立即大幅缩水。保险公司面临债券价格下跌,净值大幅缩水时,一种是告诉核保部门,坚守费率底线,保费绝对不可以低于预估损失成本加上营业费用。这导致客户跑到竞争对手那边。保费缩水,被迫出售债券,亏损浮上台面。另一种是不管将来亏多少钱,保费再低,照单全收,祈祷不要发生什么意外,并祈祷债券价格上升。
最不愿意见到大家杀价竞争。产业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问题,我们坚强的财务实力,依旧无法使我们免于产业的杀价竞争,我们只不多多了些持久力以及可供选择的空间。
Phil的国家产险,虽然保费收入持平,但核保利润率却创同业新高。再保业务由于进入障碍较小,供过于求,灾害发生与理赔时程拉得比较长。大量资金被吸引进入这个行业。目前高利率环境将导致某一年发生灾难,往后几年核保绩效会很差。家庭保险不怎么样,其中Iowa自1973年成立以来,每年都发生巨额亏损。关掉了。
1981年
现在的定价习惯已注定日后悲惨的结果。伯克希尔将维持低保单的现状。而将来总有一天,当同业保单接到怕之时,伯克希尔财务实力将成为后盾。(老K注:价格不合理的保单,不接,即使保单收入很低)
其中我们不具有控制权的GEICO盖可保险更是不错。
1982年
GEICO的市值表现远超实际经济表现。综合比率已到109.5。本业不佳。
保险业在教科书中一般被归为面临供给过剩且产品一般商品化的死胡同的艰困行业。那为什么过去几十年来,仍能有所获利?答案在于传统的规范和行销方式。没有出现竞相杀价局面,几个大型的保险公司谈好价格,与当局协调,然后价格基本一致。当出现亏损时,政府还会协调,共同改善损失的状况。所以:保险公司即使在超额供给的情况下,仍能合法地调涨价格以确保公司的获利。但产业未来的获利性取决于现今而非过去竞争的特性。
应该控制供给面,也就是克制一下签保单的冲动。这很难,可能要等到金融风暴时才会发生。
本年度,公司保险业表现不佳,价格下跌到保险公司铁定赔钱的惨状。(这一年讲得比较多,要细看)
1983年
自己的保险业综合比率已到121,很糟。GEICO不错,为96,行业平均为111。综合比率为保险总成本(发生损失加上费用)占保费收入的比例。若低于100,表示承保有利益,反之会有损失。若考虑到将浮存金进行投资,赚到的收益考虑进去后,那么比率在107-112间会是盈亏平衡点。
1984年
自己的保险业综合比率糟糕到134。
预计明年会好转。
1985年
保费在经过3年的停滞后,一下子增加3倍以上。综合比率下降到111。
许多客户在去年无法兑现保单,从而找上伯克希尔。这一年爆炸性的成长。(老K注:在美国,保险公司和银行一样,可以随便倒闭)
一些大公司吃下大单,将风险转嫁再保业者,结果让再保业者破产。而伯克希尔全数吃下。
不过,估计供给吃紧的状态不会持续很久,最终仍旧会回到低价竞争的老路。
1986年
预言成真,保费收入增速大幅减缓。因为通货膨胀的关系,如果落到10%以下,可能就要亏损。
GEICO的Bill管理得很好,此时伯克希尔已控股41%。
1987年
综合比率100以上,表示承保有损失,考虑利用浮存金赚取的投资收益,那么107-111之间大约是损益两平点(不包含公司自有资金的运营。)如果同业平均保费收入年成长只有4%或5%,那么承保损失一定会上升,因为通货膨胀以及社会司法的通货膨胀:诉讼更多,理赔更多。要10%以上的保费收入成长,才能打平,即使一般的通货膨胀相对温和,情况也是如此。
可以确定1988年保费成长一定会低于10%的损益两平点。然而盈余数字不会马上滑落,这个产业有递延的现象,大部分的保单都是一年期,一年后会显现。所以预测1988年同业综合比率会微幅上扬,接下来几年会大幅攀升。
保险业最近受到几项不利的经济因素所困而前景黯淡,数以百计的竞争对手、进入障碍低、产品无法差异化。在产品同质产业之中,只有营运成本低的公司或是一些受到保护的利基产品才有可能有长期获利成长的机会。
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来凸显产品的不同,可效果很有限。大企业投保时,不看保险公司财务情况,即使保险公司倒闭,拖上3-5年,最后还是有办法可以解决。偶尔客户考虑之后5年的财务保障,我们就有机会。我们自制,不签发价格不合适的保单。保险业的情况让我们可以这样做,因为营销通路进入门槛低,今年保单少,明年可以保单多。完全以价格而不是竞争来决定风险仓位。
1987年,伯克希尔综合比率是105,很不错。
大家对于保险公司的盈余数字应该时时报以怀疑的态度,过去十年的记录表明,有许多亮丽的只是一场空。无法预测这类长期保险的最终成本。会计师也无法对盈余的正确性表达看法。损失计提对盈余影响巨大。骗局:只要大笔一挥,盈余便可凭空生出。
1988年
保险业只要稍微调整一下价格以反应成本,客户就会跳起来,而麦片涨价,客户屁都不吭一声。这也是现在麦片股票PB为5倍,保险业股票PB为1倍的原因吧。
加州一项限制保费定价的法案差点通过,保险业在加州已经很难有营运空间。感谢老天没有一项针对喜斯糖果的类似法案,否则喜斯就要亏大钱了。伯克希尔1988年保费收入持续减少,预计1989年还会大幅下滑。伯克希尔1988年综合比率在104,仍旧不错。
保费收入规模预计在未来几年都会维持在相当低的水平,因为有利可图的生意实在是少之又少。(老K注:无利可图,就不图,保险业经营要旨)
1989年
保险业的产能,代表的是财务数字,假设一家公司的净值有Y,那么他可以承接的保单大概只能有X。但限制不严,一家资本额不大的保险公司,照样可以接下一大堆保单。
所以整个保险业的供给能量,主要还是视保险公司经理人本身的心态而定。
所以,保险业获利要好只有当供给短缺时才有可能发生,而供给短缺只有当保险业者感到害怕时才有可能发生,而偏偏这种情况又很少见。
保险业的获利要改进,只有靠所有业者通力合作,除非价格合理否则就不接生意,但现在离那样的情况还很远。伯克希尔明年保费收入可能会降至1.5亿美元左右(1986年高点为10亿美元)。我们完全没有兴趣去接那种一看起来就会赔钱的保单。
伯克希尔愿意在某一个季度接下价格合理的巨额保单,即使账面上看起来单季发生了重大的损失,但长远来看是赚钱的。但别的保险公司不般不这么做。市场供给短缺时,我们进场,市场过于饱和时,我们会立即退出市场观望。(老K注:之后巴菲特说这样正好符合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的逻辑)
承保损失应该还可以接受,相比较之下我们靠投资赚到的利益却更为惊人,只是这种好现象可能会随着浮存金的流失而渐渐光芒不再。
1990年
保费收入成长远低于基本的10%要求,预计1991年的综合比率将会再度恶化,可能会增加2个百分点。
许多保险公司身处洞中,虽然不甘愿,但还是用力的在挖洞。这种情况可能在发生天然灾害或金融危机后很快地改变,但若没有这类事件发生,可能还要再等一、两年。直到所有保险公司受不了巨额的承保损失。
承保谷物冰雹伤害损失几乎没有浮存金的贡献,保险业者通常是在冰雹即将来临之前才收到保费收入。而只要有一位损失了则马上赔钱。综合比率即使到100,也赚不到半毛钱。
“长尾业务”,保险业者在将理赔金支付给申请人和他的律师之前,可以持有这一大笔的资金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老K:这也是保险公司理赔不爽快的原因之一吧)也要注意尾大不掉。也不能依次来制定综合比率目标,定在110-115之间无异于自杀行为。
衡量保险公司的获利能力,综合比率是一个很好的正确指针,还有一项更好的标准,就是承保损失与浮存金的比率。时间拉长,这个比率可以告诉我们保险营运所产生浮存金的资金成本,若资金成本低就代表这是一家好公司,相反地就是一家烂公司。(老K注:因为同质,所以成本决定竞争)
浮存金的数字是将所有的损失准备、损失费用调整准备与未赚取保费加总后,再扣除应付佣金、预付购并成本及相关再保递延费用。(老K:就是可以用以投资产生其他利润的资金吗?)
1990年,我们持有16亿美元的浮存金,当年承保损失约为2600万美元,成本约为2600/160000=1.6%.长年计算下来,资金成本甚至低于美国政府发行债券的成本。
浮存金对于股东的价值有点打折,因为股东们还得投入相对资金来支持保险事业的营运,同时这些浮存金赚取的收益面临双重课税。成本要加一个百分点。如果这个成本高于其他替代性的资金来源,保险公司价值就是负的。若是成本更低,则会对股东产生正面的价值。若远低于一般水平,那么就是一项很有价值的资产。
伯克希尔的保险业资金成本是非常低的,因为承保大部分时间甚至是盈利的(接保单很节制)。
而另外一些知名的保险公司,事实上让股东产生了负的报酬,成本太高,跟存款利息支出大于借款利息收入的银行一样(老K:这样会破产的)。
保险事业的实际价值永远比其它事业如糖果或是报纸事业难以估计,但是不管用任何计算方法,保险事业的价值一定远高于其账面价值,更重要的是虽然保险业让我们不时出些状况,但这行业却是我们现在不错的事业当中,最有成长潜力的。
1991年
产业普遍存在损失准备计提不足,掩饰前景不佳的情况。
1992年
综合比率由于史上最大的Andrew飓风而多增加了4个百分点。
事实上我们拒绝98%以上上门的保单请求。
去年我们的浮存金成本还是一样低于美国政府当年新发行的公债利率。要是哪天我们平均的资金成本高于政府公债的利率的话,我们实在就没有理由继续留在保险业了。
查理跟我还是相当喜欢保险业,产业规模足够大,某些业别可以很全世界竞争。伯克希尔在这方面拥有特殊的竞争力(老K:伯克希尔竞争优势:承保克制,无会计和股东压力,财务雄厚)
1993年
利率下滑,保险浮存金的价值大幅滑落。
只有将保险业的承保结果与保险浮存金可以获得的无风险盈余做分析,才有办法正确地评估一家产物意外险公司真正的价值。而利用浮存金和股东资金创造的投资收益也很重要,需要分开分析。
我们在1993年已经接满了生意,我们已经看到保费价格有恶化的趋势,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会大幅降低承接的业务量。
1994年
浮存金继续成长。重大灾害保险继续赚大钱,但什么时候发生突然重大损失谁也不能预料。我们的优势敢接大单,加州地震4亿美元保单,我们敢接。我们的上限是单一保单5亿美元。
考虑所有最坏的情况:同一年发生飓风、加州地震等,而股市又大跌。在巨灾保险上可能产生的损失大约在6亿美元左右,稍稍超过伯克希尔每年其他事业的盈余。
1995年
收购GEICO全部股权,主营汽车保险。
1951年GEICO的后来的副总裁给我上了一课。很坦白的告诉我,GEICO的竞争优势在于直接行销。使得相较于一般竞争同业通过传统业务中介的经营方式所负担的成本要低得许多。
1970年代初期,继任管理层低估了保险理赔的成本,保单定价过低,公司几乎倒闭,1976年Jack出马,使公司幸免于难。由于我相信Jack和该公司的原本优势,伯克希尔在1976年下半年开始买进大量的GEICO股份。投资部门的Lou在1980年至1995年,平均投资回报率达22.8%,采取的谨慎保守、专注集中的投资方式与伯克希尔一致。GEICO能够成功的关键,在于超低的成本结构。1995年,在Tony领导的经营阶层的努力下,公司的承保损失与营业费用比率进一步压低到保费收入的23.6%,比1994年又低了1个百分点。
长期而言,保险公司的浮存金成本若能低于其他资金管道所需的成本就算是获利,但是要是其浮存金成本高于货币市场利率的话,是否存在价值就有疑问。自1967年我们进军保险业以来,我们的浮存金每年以20.7%的复合成长率增加,大部分的年度,我们的资金成本都低于0以下,受惠于这些免费的资金,大大地帮助了伯克希尔绩效的提升。
当然,就内部转拨而言,我们还是必须支付GEICO一笔相当的对价以取得浮存金。
可以接受的最高理赔上限是10亿美元,其他同业最高容忍度仅为4亿美元。
早年我积极地参与再保业务,结果使得伯克希尔必须为我这一堂课付出昂贵的学费。
1996年
保险事业大放异彩。
我们优势是财务雄厚,金额巨大的保单,一旦发生问题,一定可以得到偿付。
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样也会间接导致金融风暴的发生,这样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是不可能。
要是加州真的发生规模达到我们理赔上限的大地震,我们旗下其他的事业也可能会受到严重的打击,比如喜斯糖果、富国银行等。不过总的来说,我们应该可以妥善处理。如果我们不能承担可能的后果,不管其可能性多小,那么我们就必须避免播下罪恶的种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大幅举债的原因。
GEICO,
对掌管保险营运的Tony,考评为自愿加入保单的增长和承保获利,并对保险营运全体员工有效。
对掌管投资的Lou,我们对其奖励计划跟其投资绩效绑在一起,以过去四年平均的投资绩效为准。不以承保业绩为考评依据。(老K:公司价值增长的关键作为考评关键,股东利益和管理层利益、员工利益一致)
1997年
在某些年度,就像是最近5年,由于我们承保有利益,所以换句话说,我们的资金成本甚至是负的,光是持有这些资金我们就已经开始赚钱了。自1967年我们进军保险业以来,我们的浮存金每年就以21.7%复合增长。
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投资巨灾债券,使得巨灾的投保费率大幅下滑,其结果可能真如其名,终将导致巨大灾害。我们1998年大幅减少这方面的业务量。
GEICO
自愿加入保单数量增长16%,承保获利是保费收入的8.1%(拿到钱就开始获利了),为了回馈客户,我们将1997年的保险费率略微调降。给员工发了一个大大的礼包。由于竞争开始加剧,预计GEICO在1998年承保获利可能会下滑,保单数量会继续增长。截止目前,我们的市场占有率为3%,预计在未来的十年内还会大幅增加。整个汽车保险市场的大饼相当可观,每年约有1150亿美元的市场容量。(老K注:保险业市场容量非常之大,且可应对长期通胀,跟银行一样,是永恒的行业)
其他保险公司承保都有获利。(老K:好多年了,伯克希尔旗下保险公司承保都是获利的,保险业的黄金时间啊!)
1998年
GEICO汽车保险,直接行销大幅降低了成本,不通过代理或中介,直接由保险公司和客户接洽。需要一笔相当大的前置投资,因此第一年刚接到的保单通常都没有什么利润,不过要是客户在接下来年度能够继续续约的话,公司将享有极高的获利。
GEICO成功的原因不仅于低价与强势的行销,申诉的处理也合理、快速、亲切。客观数据:保险主管机关最近公布的汽车保险公司申诉比率,我们是最低的。承保获利率达到6.7%,近些年,汽车意外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比以往减轻许多。我们会继续调降,目标是4%或更低。(老K:抢占市场?)
GEICO市场占有率从3%增加到3.5%,还有巨大的空间。(老K:之后巴菲特在信里面开始做广告了,看了信的人也可能买GEICO保险:-)
浮存金复合每年25.4%的成长令人印象深刻,不过真正重要的是取得浮存金的成本,如果成本过高,那么浮存金的成长就可能变成一项诅咒而非幸福。伯克希尔,32年来,浮存金成本低于0。
1999年
发生了14亿美元的承保损失,使得我们的浮存金的成本一下暴增到5.8%。
GEICO在1999成长惊人。由于竞争,新保单的取得成本虽然增加,但还是远低于同业的水准。好景不长,最近损失又有逐步上扬的趋势,如果2000年承保利润率再下滑3个百分点的话,我们一点都不意外。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1%。
2000年
去年广告行销花的钱并没有增加相应的询问电话,平均每通电话询问后成交的比率几年来首度下滑,不利的发展使得我们平均每张保单的取得成本大幅增加。
最大产险业State
Farm费率调整较慢,承保损失率高达18%,GEICO只有4%,这样我们浮存金成本高达6.1%,我们估算State
Farm浮存金成本高达23%,市场上最大的玩家,竟然忍受如此高的经营成本,其他从业者的处境可想而知。
Tony在2000年开始大幅砍掉广告,2001年可能会继续,并随时会大幅调涨保费价格。
2001年
911事件让我们的浮存金成本飙升至12.8%。几年前,4%的浮存金成本还算可以忍受,因为当时政府公债利率是其两倍以上,股市也能获得丰厚报酬。我们没有为要承担这样的风险多收取1毛钱的保费,是我们的失误。2001年跌了1大跤,通用再保大幅的承保亏损。
就像是我们在投资时一样,保险业者想要有优异的长期绩效,靠的不是少数的成功个案,而是如何持续避免做出愚蠢的决定。(老K注:投资精髓?)
尽量避免会发生连锁反应大量累计损失的保单,比如:我们不会一口气接下位于同一个地方的办公及住宅大楼的大量的意外险。
GEICO保费收入成长了6.6%,并有承保获利。唯一失望的是,我们无法进一步增加保户数量。GEICO在1970年代发生的危机,就是连续好几年低估了损失准备,因此大大低估了自己的成本,出售保单越多,亏得越多。
损失准备提列不足的现象在经营状况不佳的保险公司尤其常见。
盲目地认为产物意外险的损失准备由于反应的是未来必须支付的款项,所以在经过现值折现后,应该会小于实际上的负债。我个人认为这种想法有点可笑。原因是由于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比如:保单条款的任意延伸以及医疗膨胀。
2002年
浮存金成本约为1%。
要获得低成本浮存金,必须做到:a,必须有毫不妥协的承保纪律 b,稳健保守地提列准备 c,避免那些看起来“不可能发生”意外所累积的风险仓位影响到公司的偿债能力。旗下所有保险公司中,只有之前的通用再保不是这样的。
2002年必须再次为通用再保补提13.1亿美元的损失。
GEICO,成长幅度可观75%,续约率提升。成本优势,比其他业者价格便宜。
2003年
保险业,我们的成绩之所以能够这么出色,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拥有真正杰出的经理人,保险公司贩售的是不具有任何独特性的保单,任何人都可以仿制类似的产品,没有固定的基础、重要的专利、不动产或任何自认资源来保护现有竞争优势,而通常品牌的重要性也不那么明显。因此,真正关键的因素还在于管理者的智能、纪律以及品格。
GEICO,市场占有率5.0%。
我们必须再一次指出,一个签发长尾型保险的公司(保单理赔范围通常在损失事件发生好几年才会理赔的保单),其经理几乎可以随心所欲的操控其短期的盈余数字,这行业因为负债错估而导致报表数字不真实可说是司空见惯的事。
2004年
保险业者绩效之所以不好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的产品——保单多属制式,而且许多保险业者都提供相同的产品,利润空间相当有限。大部分的投保客户根本就不在乎保单是向谁购买的,或许会说“我要买吉列的刮胡刀”,“我要买可口可乐”,但绝不会有人说“给我来份国家产险的保单”,因此价格竞争在保险业界可说是相当激烈的,看看航空公司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伯克希尔是如何摆脱产业普遍存在的劣势,同时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呢?
大家肯定没有看过公司可以忍受营收连续十多年持续下滑的经营模式,并不是没生意可做,事实上只要我们愿意降点价格,马上就有几十亿美金保单上门,但Nico宁可维持利润也不愿与同业随波逐流。大部分的美国企业都不愿看到营收大幅下滑。先签吧,隐含的损失可能要等好几个年头才会浮现。
Leo在1936年创建GEICO,计划完全摒除中介,直接与车主接触,他认为当客户投保汽车险所面对的保单大多是制式化而且又昂贵时,中间为什么一定要有昂贵且不必要的销售机制,他认为商业保险的客户或许需要许多专业上的建议,但一般的顾客却只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一张车险保单,这在当时真是真知灼见。
1970年代初,因为少提损失,低估成本,错接保单,差点倒闭。后Jack上马,调涨保费,1980年,市场占有率下降至1.8%,并做出了多元化的不智之举。到1993年市场占有率才微增到1.9%
1993年后,Tony接管GEICO,事情才有了改观。
2005
飓风使得伯克希尔损失高达34亿美元。而GEICO杰出的业绩使得我们的浮存金无需支付任何成本。
2005年GEICO获得了6.1%的市场占有率,获利也大幅成长。网络和电话订单转化为销售的比率,历史最高。
医疗过失责任保险是一种长尾型保险,意味着索赔往往需要好多年才能最终解决。
1980年代,环保及产品索赔的声浪风起云涌,使得保险业者的理赔成本如滚雪球般膨胀,洛伊开始瓦解。数十年前所签下的保单(许多早就被人遗忘的合约),亏损金额大幅攀升。
2008
GEICO,市场占有率7.2%。
2009
GEICO,市场占有率7.7%。5年之前,每个雇员对应299份保单,2008年,对应439份保单。
2010
GEICO,市场占有率8.1%。
(老K注:带着上面文字里面的一些重要信息,并预设诸多疑问,我将开始对中国的保险业及上市的保险公司进行一些研究,希望这些疑问能在研究中获得明确的是或否的回答。)
—————————————————————————————————————————————
【备注】该文章来源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c10c590100oncf.html,爱股网不对其内容负责。请各位运用独立思考的能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