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18|回复: 0

[财经博文] 对银行的一些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4 23: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序言】爱股网投资文摘收录50多名国内知名价值投资博客的文章,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最新、最有价值的投资文摘。在这里你可以领略投资高手们的投资理念,关注他们的投资组合,了解他们的选股思路以及他们对个股行业的看法。
—————————————————————————————————————————————
2011-05-17 09:14:22  新浪博客  兰薰桂馥

                           
有些博友问到判断银行的经营到底应该看些什么?为什么你坚持看好?很早就想写一些,但惭愧的说,我说不出有力的公式或理论来直接判断这个企业或行业是行或不行,而是通过大脑对大量信息的自动选取、比较、过滤,出来一个直觉,是可以买还是坚决不可以买,所以我的博文呈现给的大多数仍然是信息,很少有自己的观点,我博文中呈现的信息资料就是我的结论,或者说很多情况下,我看到信息就会得到结论。其实我买股票或持有股票很少是看好在哪里,而是在股价出现大幅下跌后还保持市盈率很低时,看有没有出大问题的因素或苗头,即会坏在哪里?如果没有,就会放心买入或持有。而且我基本上不会买自己很想去义务充当销售员的企业的股票,也就是说如果人有这样的念头时,很可能预示着该企业的发展已是顶峰时期,比如1997年时很多股民都在全国各大商场义务当长虹的销售员。也许有企业会继续繁荣,但这是极小的概率,所以我宁可错过,否则做错的概率会很大。  
   
贷款的供求关系决定了银行的命运,在人均GDP还处于2万美元甚至1万美元以下时,贷款的供不应求不会出现很大的、长期的逆转。具体到银行坏的焦点,我会陆续通过美国几家倒闭银行的例子来说一下我们的关注点。  
   
1、借款与贷款利率呈现严重的倒挂现象。例如美国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储蓄信贷协会的大量贷款就被困于在低于通货膨胀率的利率水平上,整个1980年代,美国总共有1894间财务机构倒闭。其中包括1059间银行及835间储蓄信贷企业。美国储蓄信贷协会是专门从事储蓄业务和住房抵押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全美第一家储蓄信贷协会于1831年诞生于宾夕法尼亚州。  
   
二战后,美国民众住房需求空前旺盛,加上美国政府为刺激内需,推行“人人有住房”的政策,中国称为“居有其屋”。储蓄信贷协会便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到1970年代末,全美共有4700家储蓄信贷协会,资产总额突破6000亿美元,成为美国重要的金融巨人之一。那个时期美国的储蓄信贷协会也具有浓厚的“国营色彩”,因当年储蓄信贷协会向购房者提供的低息贷款,大都来自利率更低的政府借款。  
   
2、考察1984年美国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倒闭的原因:单一行业贷款占总贷款余额或工商贷款余额过大;银行的资金来源以同业拆借为主,并且以买进其它小银行的贷款的形式发放贷款。  
  
 1970年代中期,美国房地产行业价格暴跌,不少储蓄信贷协会和银行损失惨重,伊利诺斯银行却因当时发放房地产贷款较少,便成为全美帐面盈利最好的商业银行之一。在1978年因此当选为美国五家最佳管理企业之一。然而,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为了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该行取消了必要的原先贷款审批程序,并扩大了信贷员的贷款权限。到1981年,全行工商贷款余额达143亿美元,几乎是1974年49亿美元的3倍。同年,美联储稽核局官员在检查中发现:这家银行能源贷款占工商贷款余额的47%,占贷款总余额的20%;其中375笔余额达24亿美元的贷款,已经有两年没有做过贷后检查。并且由于该行的能源贷款主要发放给一些实力不强、信用不高的客户,自己没有认真做信贷分析,却盲目相信俄州一家小银行,以为这家银行通晓关于石油贷款的一切事项,买进这家银行不能维持的贷款。1982年8月,全球性能源危机爆发,不久就全部变成了呆滞贷款。  
   
伊利诺斯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同业拆借,因而其资本充足率存在着严重问题。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同业几乎可以在同时中断与它的资金拆借业务。  
   
关于房地产贷款方面的风险,主要是零首付或低首付的风险,即三成首付以下,因为房价出现30%的下跌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中国在首付不断提高和贷款利率谁上浮多谁先贷的今天,银行的安全性还是很大的。  
   
关于2009年的宽松信贷的,为什么当时我们并没有担心,因为是在经济快速下行后的宽松,所以反而风险不大,如果经济复苏良好快速,那就是一次完美的逆势扩张。如果是在2007年的巨量宽松信贷,那就是最危险的,我们就会不看好银行。所以到现在为止,中国银行业的踩点节奏还是没有大问题的。                                                         
               
                                               
               
—————————————————————————————————————————————
【备注】该文章来源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0a84ae0100txm7.html,爱股网不对其内容负责。请各位运用独立思考的能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开放平台|免责声明|小黑屋|手机版|爱股网 ( 陕ICP备19013157号 )

GMT+8, 2025-1-10 14: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